真相有时不能公开:淹没在历史迷雾中的明宫梃击案

梃击案与红丸案、移宫案并称明末三大迷案 。此案其实并不复杂,然而由于涉及到皇储纷争,其中真实情形显然不能公开,这桩公案遂淹没在历史迷雾之中,真相恐永远无大白于天下之时 。
【真相有时不能公开:淹没在历史迷雾中的明宫梃击案】1、案件背景
明朝的立储严格地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如果皇后有儿子,就立嫡子;若无嫡子就立庶长子 。嫡子或长子故去就立长孙 。这套规矩除了写在太祖朱元璋的《祖训》中,天下大夫们都在严格监督,后来的皇帝想违反都不行 。例如素来独断专行的明成祖朱棣几度想换太子而立汉王,却都被大臣们给阻止了 。
到了万历朝,由于万历帝正妻王皇后无子,故朝臣主张立宫女所生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皇太后李氏及王皇后也支持立朱常洛 。但万历帝更宠爱郑贵妃所生的三子福王朱常洵,希望福王为太子,郑贵妃亦不断向神宗进言 。
围绕皇储之争,朝堂上分成两派,争执不下 。万历二十九年,皇长子朱常洛已经二十岁,万历帝在重重压力下,无法再拖延下去,被迫立常洛为皇太子,常洵为福王 。由此,朝臣与郑贵妃的势力激烈博弈,终于引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梃击案 。
2、案件经过
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有一男子张差,手持木棍,闯进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击伤守门太监,太子内侍韩本用闻讯赶到,在前殿逮捕张差 。
经过御史刘廷元审讯,认定张差乃癫狂之人 。
但刑部官员王之寀认为张差不像疯癫之人,遂亲自审问 。在王之寀的审问下,张差供认自己经亲戚马三舅、李外父等人引见给一个不知道姓名的老太监,只要按这个太监的要求去做,完事后就能给他30亩土地 。于是他就跟老太监到了京城,另一个太监请他吃饭,带他到慈庆宫,告诉他进宫后见人即打,尤其见到穿黄袍者(是太子朱常洛),更要把他打死 。并嘱咐他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打杀一个,杀人也无防,我们自会救你 。”后来他就被逮住了 。
案件至此,似乎还有隐情,于是刑部员外郎陆梦龙再次提审张差 。张差又招认:“太监庞保、刘成两个人逼我拿着棍子打进宫中 。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 。”随后又画出入宫路径 。
张差的供言,供出了他其实是被郑贵妃手下太监庞保、刘成所指使 。庞保、刘成仅是两名太监,单凭他们不可能有如此胆量 。由于他们均是郑贵妃的内侍,联系万历四十一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 。一时间朝野哗然,都怀疑郑贵妃想要谋杀太子,以立福王 。大臣王志、何士晋、张问达等奏疏请求严查 。此时,若将张差及太监庞保、刘成严加审讯,顺藤摸瓜,其背后的真凶将很快落网,真相将大白于天下 。
3、隐瞒真相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案件查明,肯定将牵涉到明帝国的最高层私密,从而引发皇族内部的剧烈人事地震 。万历皇帝着实不想再追查下去 。而此时的郑贵妃惶惶不可终日,唯有向万历帝哭诉 。
不过万历帝这位超级懒汉并不愚蠢,他对郑贵妃说:“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脱,你自去求太子吧!”
这话传到了太子朱常洛耳中,这个多年来不招待见、事事小心翼翼的皇储显然听出了父亲话中有音,只得说:“这件事只要张差一人承担便可结案 。请速令刑部办理,不能再株连其他人 。”
万历皇帝听后,顿时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还是太子说得对 。”然后破天荒地来到东宫,演出了一场肉麻的政治秀:又是抱起异常陌生的朱常洛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亲孙子,又是夸太子朱常洛孝顺,都是外臣离间了他们父子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