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论社鼠的典故的简介讽喻朝廷中的奸佞小人

晏子论社鼠
晏子论社鼠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在这篇典故里所表达的内容的是:国君身边的人奸佞小人就像一只社鼠一样,危害力很强,在朝廷上让皇帝不要听取忠臣之话,在朝廷外则向百姓们卖弄自己的权势 。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治理国家最怕什么?晏子回答说:“怕的就是那些社庙中的老鼠” 。景公很是不解:“这是什么意思呢?”晏子回答说:“说起社,就是把木头有秩序的一根根立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浇上泥土,老鼠便会来到这里栖居 。如果用烟熏赶走这些老鼠就会害怕其中的木头被烧坏,如果用水去浇灌害怕的是会毁害泥土 。所以这些老鼠不能够被杀灭,一直存活,结果导致了社庙的问题 。国家一样也不列外,君主身边的奸佞之人就如同社鼠一般,迫害忠臣,劝诫君主屏蔽忠诚的劝告 。在外面,则欺压百姓,玩弄自己的权势 。像这样的社鼠,不铲除他们就会导致国家祸乱 。若要杀除,却往往得到君主的庇护,成为亲信 。这就是社会的社鼠啊!”
因此,要想铲除此患,就需要国君亲信忠诚人士,远离奸佞小人 。否则就会危害到国家社稷 。晏子劝诫景公要善用良臣,使景公深切的感受到,身边人的重要性,若运用不当,将可能给自己或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 。同样的道理,我们也要立身而行,亲师友,远小人 。这样才能少走些弯路,也能提携我们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
晏子名言
作为春秋时代的著名历史人物--晏子,史上有很多关于他的评价 。刘向还将他比作管仲,为人机智勇敢,作为一朝相大夫,能够时时事事替帝王考虑,远出他国,不仅仅保存了自己的尊严,还保住了国家的尊严 。
关于他流传下来的名言有很多,就让我们一一来解读 。
一、“衣莫若新,人莫若故 。”这则名言是墨子告诫齐景公的话,而景公却不领情,嫌故人知道自己的实情,摸自己的老底,不肯听取晏子的劝诫 。后来晏子辞去了官职,百姓不安,朝廷一片混乱,景公不得不将晏子请回宫中 。这两句名言就是来自于此,至今都有重要的意义、 。
【晏子论社鼠的典故的简介讽喻朝廷中的奸佞小人】二、“分争者不胜其祸,辞让者不失其福 。”这两句话告诫人们不要一味的相争,这样只会导致祸端 。而是要相互歉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才能和睦安乐 。
三、“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 。”这两句话出自《晏子春秋》,告诫人们为人处事的一些方法,近贤远佞 。表明在接触他人时要有一定的谨慎性 。
四、“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 。”出自晏子的经典语录,他告诉人们在任用他人时要知人善任,要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若一味的看人的短处和长处,那就会是事情的成败大打折扣 。
五、“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以谀上 。”这句话主要赞扬了刚正无私的品格,针砭了那些媚上压下的人,至今都有借鉴意义 。
晏子论不祥
齐景公出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到沼泽地里看见了蛇,回来便对晏子说明了自己的遭遇,还认为自己遇见了蛇是不祥的事情 。于是晏子就安慰他:“在君主的国家有三种不详的事情,而这件事是不在其中的 。”
说完之后又列举了国家三不祥的事:一不祥、是身边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不祥、有贤能的人却不任用;三不祥、就是今天这种情况,今天看见山上的老虎,山是老虎的家;到沼泽遇见了蛇,而沼泽却是蛇的家 。去他们的家看见他们,怎么能说不祥呢?”
我们都知道,晏子当时处于一个社会巨变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时代 。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得人才者兴,失人者亡”就被凸显的尤为重要 。因此,宴婴把人才问题凸显到国家问题上来是不难理解的 。当时的社会正面临变革,晏子利用齐景公外出打猎,推出了“国有三不祥的”论断,对齐景公进一步提高人才问题有了重要性的认识 。他劝景公要更好的发现人才,使用人才,也唯独这样景公才能在乱世中处于不败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