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改革影响:让教会不再为所欲为控制百姓

狭义的宗教改革时间开始于16世纪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把民众当成奶牛,趁乱剥削,宗教改革因此首先在德国酝酿 。当时混乱的德国教徒还被兜售以赎罪券,对教皇早有批判之意的马丁路德为此写下九十五条论纲,并把它张贴在威登堡大学的教堂门口 。
宗教改革雕像
随着路过众人的阅看,宗教改革被揭开了序幕 。这张挑战教皇的檄文很快传遍全西欧,德国贵族和人文主义者纷纷支持其创新民主的改革建议,不过教廷就大发雷霆,革除了他的教籍,压迫之下的马丁创设新教 。之后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陆续掀起了宗教改革 。综合来看,改革内容主要针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内部的腐败、无知以及贪婪,呼吁建立更开放自由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 。有了新的宗教后,渴望自由的人民不再受天主教会束缚,更具人文主义的新教更加受欢迎 。荷兰发生宗教改革时间是1566年,正恰逢民族争取独立的时期,所以其改革较之其他国家具有民族性和资产阶级革命性 。
宗教改革时间持续到1648年,因为在这一年各诸侯邦国签订合约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同时,也明文承认了新教、归正宗以及加尔文宗的合法地位,且无论所追随的宗教是新是旧,众诸侯地位平等,与此同时,帝国内各诸侯邦国此后可以自行确定官方宗教,臣民对于宗教信仰有了自主选择权 。
宗教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这场席卷欧洲的宗教改革一改天主教会对人民的垄断局面,世界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是宗教发展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
宗教改革纪念碑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民主观念一步步在深化,文艺复兴运动正呼吁更多的个人自由平等,天主教会却在剥削民众,阻碍着整个欧洲的发展步伐,这场改革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 。之所以这样定义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因为改革源头在于政治目的,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进行批判和打击,使其在西欧各国各领域不再有特权 。这样一来,国家王权得到了加强,整个社会合理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也得以建立起来,经济随之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 。没有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人们对于宗教信仰有了自主选择权,思想解除了束缚,社会整体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
多亏了文艺复兴,西欧各国才意识到文化以及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兴办学校,教学内容也逐渐多样化,涵盖了物理化以及自然科学等等科目,民族文化因此得到发展,长远来看,这为后来的革命树立了旗帜,因为随着大环境的改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得到大范围的传播 。无论是分析原因还是研究影响,不难发现,宗教改革的实质是反封建反教会剥削的政治运动 。
宗教改革 原因
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宗教改革原因很多,当时天主教会的统治异常地黑暗 。而且当时欧洲的政治、生产、文化有了长足地发展,当时天主教会独裁的统治和精神控制已经阻碍了各方势力的发展 。
宗教改革雕像
由于新势力的发展,人们渐渐地反对神学的束缚,而且印刷业的出现,人们发现很多教义是被天主教故意曲解 。宗教改革原因还包括天主教会的腐败和奢靡,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甚至在德国境内兜售赎罪卷 。国家的大权掌握在教会的手中,无论谁犯了错即使是王室都要接受教会的严厉惩罚 。很多贵族和新兴势力的民族自尊心开始发酵,希望统一德意志,而天主教落后的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也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异类”这个群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