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默许武则天屠杀他的亲舅舅其中有何隐情

我们先来看看在武则天和唐高宗对反对派进行大清洗的时候,长孙无忌在干什么呢?他在著书立说 。中国古代政治家的传统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被重用的时候就胸怀天下,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不被任用的时候,就退回书斋之中,加强自我修养,著书立说 。这叫进可攻,退可守 。自从武昭仪被立为皇后以后,长孙无忌感觉自己在政治上难有作为了,因此心灰意懒,只想退到书卷中去,享受一点心灵的安宁 。显庆四年(659年)以前,他先后领衔完成了武德和贞观两朝的国史共八十卷,梁、陈、北周、北齐、隋五代的志三十卷,也就是现在隋书中的志,还有《显庆新礼》一百三十卷,可以说是著作等身 。有一句话叫盛世修史,一个兴盛的王朝,就会有条件、有余力去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 。唐朝建立了史馆,开创了宰相领衔修史的传统 。有唐一朝一共修了八部正史,占二十四史的三分之一,这其中就有长孙无忌的功劳 。
网络配图
长孙无忌想远离政治,政治却不会远离他 。武则天和唐高宗决心要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长孙无忌就是最大的障碍 。但是,长孙无忌毕竟是皇帝的舅舅,又做了三十年的宰相,权倾朝野,威震天下 。要扳倒他,需要慎之又慎 。武则天是一个果断的人,但是她并不急躁 。在需要耐心的时候,她非常有耐心 。在重拳出击长孙无忌之前,她还需要先剪除他的羽翼 。出于这种考虑,长孙无忌的老战友褚遂良、韩瑗、来济先行被扫出朝廷;与此同时,长孙无忌的亲戚也难逃噩运 。他的表弟太常卿高履行首先被贬出京,出任益州刺史 。高履行是长孙无忌的舅舅高士廉的儿子,当年,长孙无忌的父亲去世,年幼的无忌兄妹被同父异母的哥哥赶出家门,是舅舅高士廉收留了他们 。因此,高履行和长孙无忌名分上虽然是表兄弟,但实际比亲兄弟还亲 。紧接着,长孙无忌的堂兄、工部尚书长孙祥也被贬为荆州刺史 。长孙无忌在朝廷中可以援引的势力逐渐被剪除,就剩下他孤家寡人了,该是对他开刀的时候了 。
动手整治当朝宰相,这得需要一个充分的理由 。以这个理由为突破口,武则天的行动才名正言顺,动起手来才会又快又准又狠 。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
显庆四年四月,洛阳人李奉节向唐高宗告状说,他发现一个朋党案件,太子洗马韦季方和监察御史李巢,他们结交权贵,共结朋党 。这本来是一个很小的案子,针对的是中下级官员 。但是这个案子一出来,武则天的火眼金睛马上看到它的利用价值 。她觉得这个案子可以做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案子牵涉一个权贵 。这个权贵是谁呢?武则天希望他是谁,他就会是谁 。那么派谁去审理呢?武则天的心腹爱将许敬宗刚刚晋位宰相,立刻就被派上了用场 。派一个堂堂宰相来审这种小案子,明眼人都能觉出这件事异乎寻常 。许敬宗是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和皇后希望看到的结果 。他不会让他们失望的 。
许敬宗怎么审案子呢?他大搞逼供,严刑拷打韦季方和李巢,让他们招供自己结交的权贵是谁 。当然,另一方面,许敬宗也巧妙地暗示这两个人,只要你们供出长孙无忌,事情就好办了 。可是韦季方是个老实人,他哪里敢随便诬陷当朝国舅啊 。再说了,在他淳朴的心中,长孙无忌简直就像一座巍巍高山,他哪里有机会结交这样的权贵啊 。这罪名坚决不能承认!但是许敬宗不停地逼他 。最后,韦季方被逼无奈,就去撞墙,想要自杀 。但是,小人物的悲剧在于,他连死的权利都没有 。他又被救活了,而且自杀成为他有罪的证据 。没有犯罪,干吗要寻死呢?许敬宗马上向唐高宗汇报案情进展,他说,案子已经调查出眉目来了,韦季方的问题不是简单的结党营私,这里面涉及一个阴谋,他是想和长孙无忌合谋,上下勾结,陷害忠臣和贵戚,试图谋反 。现在,韦季方看到阴谋败露,只好畏罪自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