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文字狱之谜:朱元璋靠着这个手段清洗功臣( 二 )


网络配图
《二十二史?(音zha)记》中记录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 。如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给朱元璋上《贺表》 , 其中有“光天之下 , 天生圣人 , 为世作则”的句子 , 被杀;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的《谢增棒表》有“作则垂宪”一句 , 被处死;澧州学正孟清为本府作《贺冬至表》有“圣德作则”句 , 被杀;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为本府作《正旦贺表》有“睿性生知”的字样而被诛 。其他犯忌的词句还有“垂子孙作则”、“仪则天下”、“建中作则”、“取法象魏”、“拜望青门”(青门指僧院)、“体乾法坤(发髡),藻饰(早失)太平”、“遥瞻帝扉(帝非)”、“式(失)君父子以班爵禄”、“永绍亿年 , 天下有道(盗)”等等 。朱元璋对用字的避讳也很在乎 , 如不允许用“元”字 , “洪武元年”改成“洪武原年”;洪武三年下令禁止百姓取名时用天、国、君、臣、圣、神等字 , 举不胜举 。
有些文人仅仅因为作诗而无意间获罪于朱元璋 。如明初的著名诗人高启 , 他在《宫女图诗》中写道:“女奴抚醉踏苍苔 , 明月西园侍宴回 。小犬隔墙空吠影 , 夜深宫禁有谁来?”被朱元璋看到 , 认为是讽刺自己 , 就借口高启替苏州知府魏观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 , 将他腰斩于市 。另有一个官员叫陈养浩 , 因作“城南有嫠妇 , 夜夜哭征夫”诗句 , 被朱元璋视为动摇军心 , 也被溺死 。甚至有兖州知州卢熊 , 发现官方公文中老把“兖”字误印成“?”字 , 于是上书朱元璋 , 请求更正 。朱元璋看了奏章 , 很不高兴 , 认为“秀才无理 , 便道我‘滚’哩” , 将“?”视为“滚” 。不久 , 便以结党的罪名杀了卢熊 。
更为无稽的是 , 就连死了上千年的“亚圣”孟子也难逃朱元璋的文字之狱 。有一次朱元璋读到“民贵”、“君轻”句时 , 认为这是大不敬 , 就命人将孟子的神位扔出孔庙 , 要让他在死后也得不到赦免 。又命人将《孟子》一书进行修订 , 删节了三分之一 , 这样才能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用本 。后来 , 由于掌管观天的人说天上的文曲星暗了 , 引起朱元璋的猜疑 , 才又不得不将孟子牌位重新送回孔庙 。
据民间传说 , 有一次朱元璋私下出游到一个寺庙 , 发现壁上题有一诗:“大千世界活茫茫 , 收拾都将一袋藏 , 毕竟有收还有散 , 放宽些子也何妨!”认为是有意嘲讽他 , 于是庙里的所有和尚都被处死 。
网络配图
对于明初文字狱的原因 , 有人认为上面的分析是浅层次的 。一些早期的学者指出 , 明初文字狱的出现是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引起的 , 是一部分旧地主阶级的文人对新兴皇朝臣属关系的斗争 。只是朱元璋用文字细节和他自己出身经历的禁忌来兴文字狱 , 将新旧势力的斗争演变为莫须有的罪名杀戮大批知识分子 , 这反映了他残暴的一面 , 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
今天看来 , 朱元璋大兴文字狱的真实原因 , 就是要借此以树立皇权的威信 , 这从一次朱元璋和大臣的对话中就可看出 。在大兴文字狱的时候 , 有很多勋臣对此感到不平 , 朱元璋曾对他们说过:“世乱用武 , 世治宜文 , 非偏也 。”治文字狱的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天下的读书人 , 这从朱元璋定八股、删节《孟子》的行为中可以反映出来 。文字狱的出现是封建专制统治在思想统治上走向极端的产物 , 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健康发展 , 是应该受到批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