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

燕王朱棣,挥师南,夺取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称帝后称为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朱棣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明朝大儒方孝孺——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网络配图
绝命诗
明·方孝孺
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
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
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
【朱棣为什么礼敬方孝孺最后为什么杀方孝孺】呜呼哀哉,庶不我尤!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发难,挥师南下,企图夺取即位刚一年的建文帝朱允炆的皇权 。就在燕王出师之际,他的谋士姚广孝请求燕王道:“城破(南京)之日方孝孺是绝不会投降的,但万万不能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将会灭绝 。”
方孝孺何许人也,为什么姚广孝要为他说话?
青年方孝孺投师宋濂
方孝孺天资聪明,据说他十余岁时就好学成癖,整天闭门读书,乡邻们把他比做“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都叫他“小韩子” 。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二十岁的方孝孺来到京师求见宋濂 。宋濂是明朝开国文臣,以道义文章著名,宋濂收方孝孺为弟子 。第二年宋濂致仕还乡,
回到浙江金华 。方孝孺继续侍奉其左右,他一边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一边求学问道 。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秋,方孝孺决定辞师归省,宋濂为此作了首千字长诗《送门生方孝孺还乡》,这师徒二人谁也没想到,这次离别竟成了永别 。就在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杀死左丞相胡惟庸,“胡党”集团的宋慎及其叔宋璲也被杀,宋慎是宋濂的长孙,因此宋濂也受到牵连,幸赖皇后及太子力救,宋濂被免一死,但全家谪充四川茂州 。
被割掉舌头的方孝孺口含鲜血喷向朱棣
柏杨先生说,中国历史的王朝进入第二代一般都会出现一个“瓶颈”,这个“瓶颈”跟夺嫡有关,如果能冲过这个“瓶颈”,就是一马平川,如汉朝、唐朝;冲不过去就土崩瓦解,如秦朝、隋朝 。朱元璋原来的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就病逝了,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他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朱棣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相似,可大臣说:“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皇三子立于何地?”当时朱元璋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皇三、皇四子分别被封为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在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旦由于争储而出现内战,后果将非常严重 。于是,朱元璋根据嫡长继承制度,将皇位传给了太子朱标的长子,即虞怀王朱雄英,但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薨,太祖又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
网络配图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元璋曾召见方孝孺,但由于方孝孺主张教化的施政方针和朱元璋重刑罚的政治主张相左,朱元璋只任方孝孺做陕西汉中府学教授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年轻的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是为建文帝 。他登基伊始,即派特使赴汉中将方孝孺召回朝廷 。
建文帝的性格很像其父,仁慈而懦弱 。建文帝即位后对先朝的政治实行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削藩 。建文帝削藩主要是针对燕王朱棣,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他并没有先从燕王朱棣削起,而是先从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下手,这不仅引起了亲王们的恐慌,还给了燕王朱棣应对危机的准备时间 。当建?帝决定对燕王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已晚,燕王朱棣已扯起了靖难的大旗,挥师南下——一场争夺皇权的战争开始了 。
战争持续了四年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的军队攻克京师南京,建文帝被烧死 。燕王朱棣入城,揭榜殿廷,以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五十余人为奸臣,方孝孺被逮下狱 。六月,燕王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