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悬疑:宋太宗的儿子一死一疯是否是报应?

【宋史悬疑:宋太宗的儿子一死一疯是否是报应?】 976年10月20日时年50岁的宋太祖赵匡胤骤然死去 , 21日赵匡胤的三弟、晋王赵光义即位 , 是为宋太宗 。此后为确立自身即位的合法性 , 赵普为宋太宗炮制出所谓的“金匮之盟”(即赵匡胤之母杜太后临终前约定皇位的传承以兄终弟及的方式) 。
在皇位巩固后 , 宋太宗并不愿意传位于四弟赵廷美 , 侄子赵德昭、赵德芳 , 最终979年29岁的赵德昭被逼自杀;981年年仅23岁的赵德芳夭亡;984年38岁的赵廷美以“谋反罪”被贬 , 死于流放地房州 。至此皇位传承的潜在因素都被清除 , 宋太宗的儿子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 。但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 , 宋太宗两个能继承皇位儿子却一个疯疯癫癫 , 一个离奇死亡 , 这里究竟隐藏这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
根据《宋史》记载 , 宋太宗一共有9个儿子 , 长子赵元佐、次子赵元僖、三子赵元侃、四子赵元份、五子赵元傑(杰)、六子赵元偓、七子赵元侢、八子赵元俨、九子赵元亿 ,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一个规律 , 他们名字中最后一个字全是人字旁 。言归正传 , 皇位的传承有个原则 , 有嫡立嫡 , 无嫡立长 。宋太宗先后有三位皇后 , 都没有留下子嗣 , 所以只能立长了 。
长子赵元佐字惟吉 , 965年出生 , 母亲为李贤妃 。赵元佐自幼聪明 , 而且“貌类太宗” , 因此深得宋太宗的喜爱 。早年间随父亲征伐太原、幽蓟 , 后来晋封为楚王 , 担任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参与国政 。鉴于现实情况 , 宋太宗还没有立太子 , 但却让赵元佐在东宫居住 。984年皇弟赵廷美以“谋反罪”被贬时 , 即将成为皇位继承人的赵元佐却疯了 。
原来赵元佐为人心地善良 , 一直与四叔赵廷美关系友善 。赵廷美被宋太宗设计陷害时 , 满朝文武无一人敢言 , “元佐独申救之” , 赵廷美死后 , “元佐遂发狂 , 至以小过操挺刃伤侍人” 。赵元佐虽然“貌类太宗” , 但为人与赵光义截然不同 , 他经历了赵德昭的自杀 , 又见到了赵廷美的贬死 , 为皇室间毫无亲情的权力斗争所惊骇 , 遂至癫狂 。
宋代文学家苏辙曾记载到 , 赵元佐没有疯 , 只是因为他不愿意继承那血染的皇位 , 希望皇位重回太祖一脉 , 于是赵光义便以疯癫的名义将他废黜 。不论真相如何 , 显然在宋太宗的心里赵元佐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可能了 , 于是次子赵元僖(966年出生)脱颖而出 。不过赵元僖极有心计 , 善用阴谋 , 颇有宋太宗的风格 。
985年当时赵元佐的“疯病”几乎痊愈 , 宋太宗非常高兴 , 为此竟然下诏大赦天下 。9月9日重阳节 , 宋太宗召集皇子们举行内宴 , 因赵元佐大病初愈没有叫他 。晚上宴会结束后 , 赵元僖带领着众兄弟途经赵元佐的府邸 , 招摇过市 , 故意让赵元佐知道内宴的事情 。
于是赵元佐愤愤的说道:“若等侍上宴 , 我独不与 , 是弃我也!”再度发疯 , 喝了许多酒 , 竟然“夜纵火焚宫” 。宋太宗非常震怒 , 下诏“遣御史捕元佐 , 诣中书劾问 , 废为庶人 , 均州安置” , 经过百官的再次求情 , 才将其软禁在京师 。经过此事后 , 赵元佐彻底远离了皇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