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官员薪水簿:白居易爱晒工资韩愈爱哭穷

导读:唐朝是一个传奇的时代,也是现在影视剧的重要取材年代,每隔一两年,荧屏上总有一部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电视剧跟唐朝有关,比如前两年的《神探狄仁杰》中的“元芳,你怎么看”还方兴未艾,如今的《武媚娘传奇》又沸沸扬扬了 。
不过,再传奇的人物,也得拿薪水过日子;再传奇的生活,也得靠那本枯燥无味、几乎与传奇无缘的薪水簿 。所以,除了丰富的素材,唐朝还给我们留下了一本详细的工资簿 。
唐初薪水:比隋朝有下调 外官不如京官
唐高祖建立大唐,同时也制定了唐朝官员的俸禄规格,跟隋朝相比,工资水平有所下调,原因可能跟战乱破坏了生产力、民生凋敝有关吧,具体的还得看工资表 。
《隋书》的“百官志”里有一张不太详尽的工资表,标明了基本情况:古代的年薪以粮食为基本发放单位,一品官年薪九百石,然后按照品级递减,低一级就减一百石,所以从一品就是八百石,正二品是七百石……到正四品,年薪为三百石,接下来每降一级就减五十石,到正六品,年薪为一百石 。九品和不管事的闲官没有年薪 。
唐朝建立后,我们看《新唐书》里的工资簿,发现确实有所下调,公元618年,正一品的年薪变为七百石 。正四品的年薪倒是相当的,都是三百石,再往下差别也不大 。而唐朝的九品芝麻官也列入了财政,年薪四十石 。
这些以粮食为单位的薪水都是一年之内一次性发放到位,“皆以岁给之” 。悲催的是,京师以外的地方官吏没有年俸,“外官则否” 。在唐朝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地方官员的待遇远不如京师官吏 。名臣倪若水曾在地方为官,有一回,他给一位回长安为官的朋友送行,朋友动身后,倪若水望着其远去的背影,羡慕嫉妒恨地说:“这哥们回京城做神仙去了 。”
当然,外官的困难还是有人关心的,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中书省的官员高季辅上奏说,外官同事们实在太苦了,级别低,又没薪水,已经到了“饥寒切身”的地步,还是要发俸禄才行,“宜给禄养亲” 。于是外官开始有年俸,稍低于京官,例如一品低五十石,二品和三品低三十石,具体就不罗列数据了 。也可以用盐代替,至于怎么兑换,不得而知 。
由此可见,外官待遇不如京官 。不过,风水轮流转,到中晚唐时,出现了京官不如外官的情况 。例如唐穆宗的时候,堂堂工部尚书郑权,居然惨到薪水养不活家人的地步,“俸薄不能赡”,所以他绞尽脑汁要调到地方去,并最终如愿以偿 。据《资治通鉴》第243卷记载,公元823年的四月二十五日,调令下来,郑权任岭南节度使 。接到调令的他欢欢喜喜地上任去了 。岭南在当时算是偏远地方,郑权都乐意去,可见情况与初唐相比已大不相同 。
薪水调整:唐高宗时有月薪 武则天上调低层官员待遇
年薪也不是固定的,会视表现情况有所浮动,当然,多数是往上浮的 。唐太宗贞观年间,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如果得上等成绩,可以奖给他们一个季度的俸禄,后来追加到一年的俸禄,大概相当于年终奖了 。看来,好好表现还是有希望加薪的 。
新到的官员,手头没薪水,等发年薪又太遥远,所以就每日给粮,等于计日算工资 。
据《新唐书》的“食货志”记载,唐太宗的时候财政吃紧,于是实行隋朝就有的“公廨本钱”,其实是一种融资借贷制度 。政府贷款给一些民间人士,每人限五万钱,让他们拿着这笔钱去做生意,每月收利息四千钱,一年收四万八千钱,息钱已经接近本金,算是高利贷了 。这些赚来的利息钱,就用于发放官员的薪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