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案梃击案:明朝差点因此提前灭亡

常言道,宫廷之中无父无子,无兄无弟,着实是一个充满血腥的角斗场 。历代皇宫之中,因为皇位的争夺,不知衍射出了多少或明或暗的血腥争斗 。明朝也是这样,在明朝神宗末年,因为皇位的争夺,先后发生了好几件至今仍充满疑点的深宫大案 。
神宗晚年宠信皇贵妃郑氏,对自己先前所立的宫女王氏所生的皇太子朱常洛极为不满 。处心积虑的想,废掉朱常洛而立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为此神宗还曾与郑氏秘密宣誓,一定会立朱常洵为太子 。但是,神宗迫于朝臣和皇太后的压力,一只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找各种借口为难皇太子 。由于神宗并不喜欢这个由宫女所生的儿子,并没有要立他做太子的打算,只是后来在皇太后和大臣们的压力之下才被迫册封朱常洛为皇太子 。当时朱常洛已经20岁了 。依照明朝的常制,一般在16岁左右就会大婚,而后出阁讲学接受教育 。朱常洛21岁才大婚,可见神宗对他的冷淡 。朱常洛大婚之后,就移居慈庆宫居住,但是,慈庆宫名义上是太子的寝宫,实际上还比不上宫中的一般宫殿,不仅破陋不堪,而且防卫甚差,神宗仅仅派了几名老弱病残的侍卫来防守 。宫中服役的宫女太监也很少,仅有几个随朱常洛一块长大得几个贴身太监 。慈庆宫的情况与皇三子朱常洵所居住的宫殿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似乎他才是真正的皇太子似的 。除了在吃住等方面迫害朱常洛,郑贵妃一伙人还处心积虑的要除掉皇太子,由自己的儿子朱常洵取而代之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万历四十三年( 1615),慈庆宫发生了梃击一案 。
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月初四日黄昏时分,一个身材高大的陌生男子手持一根粗大的枣木棍闯入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 。打倒了几个守门的老太监后,便直奔太子就寝的大殿而去 。朱常洛的贴身太监见外边的太监拦截不住,马上关闭了大殿的大门,并临窗大声呼喊"抓刺客,抓刺客 。"后来,宫里的侍卫们闻讯赶到,与同时赶来的几个太监一起才将这名陌生男子制服,交由东华门的守卫指挥使朱雄收监 。第二天,朱常洛将此事告知了神宗皇帝,说有人行刺 。神宗听候大惊,急忙派人提审这名行刺的男子 。
【明末大案梃击案:明朝差点因此提前灭亡】审讯完毕后,御史刘廷元就将讯问的结果奏报给皇帝,说这名闯宫的男子名叫张差,是蓟州井儿峪的百姓,语言颠三倒四,看起来有点颠狂,话里头常提到"吃斋讨封"等语,但又有些狡猾,看来要认真审问 。后来神宗又派刑部郎中胡士相等官员对张差进行共审,结果却是张差因被人烧了柴草,要来京城申冤,在城里乱闯,又受气颠狂,受人诳骗说拿一木棍可以当作冤状,然后乱跑,误入慈庆宫 。前后两次的结果几乎完全不一样,在这次的供状中,不仅没了"吃斋讨封"的话头,连带狡黠的性格判断也没有了,变成纯粹的一个"疯颠"的结论 。负责审理此案的胡士相等人的人为,张差持武器乱闯宫殿,违反了不得再在宫殿前射箭、放弹、投砖石伤人的法律,应该马上对张差问斩 。但是,这种供词和处理的结果却引起了朝中一些官员的怀疑,他们认为前后两次供词差别如此之大,似乎并非偶然 。联系到这段时间郑贵妃的种种活动,在联系到太子之位引发的种种争斗,这个事情恐怕有人在背后操纵,而且似乎就是冲着皇太子朱常洛去的 。
为了皇太子的安危,刑部提牢主王之寀决定彻查此案,他在牢中亲自审问张差,见张差身强力壮,样子决不像一个疯颠之人 。王之寀就引诱他说:"说实话就给你饭吃,不然就饿死你" 。并把饭菜放在张差的面前 。张差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口水直流,最后低头说道:"我不敢说 。"这时王之寀命牢中其他狱吏回避,说我让他们都走开,你只对我自己说 。最后张差的招供说:"我小名叫张五儿,父张义病故 。有马三舅、李外父,叫我有个不知名的太监要我办一件事,事成之后给我几亩地种!后来太监骑着马,引我入京 。到了一个大宅子,一个太监给我吃完饭,说:"你先冲进去,撞着一个 ,打杀一个,打杀了我们救你!"然后领我由厚载门进到宫门上 。守门的拦住我,我把他打倒在地 。太监多了,我就被抓住了 。小爷(皇太子)福大,没打着 。"王之寀听后大惊,明白了这次张差行刺确实有宫里的人在背后指使,而且目标就是皇太子 。王之寀马上将审讯的结果上奏朝廷,结果引起轩然大波 。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认为这个事情背后肯定有宫里的大人物指使,而且暗示此事的主谋一定是郑贵妃 。并且郑贵妃的父亲郑国泰也脱不了干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