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的传统艺术品京族工艺介绍

防城石雕
防城石雕产于广西防城港 。
防城石雕是用当地出产的石头经雕琢加工而成 。其石色泽丰富,绚丽多姿,纹理多变,质地脂润,晶莹如玉,软硬适中,宜于雕琢 。
防城石雕工艺分两步:第一步相料,对石料反复观察揣摩,把石料的纹理分布、走向,色彩位置、变化、脏色、瑕斑、裂缝分布,以及材料体积、形态特征等弄清,并且从各个角度考查比较,找出正侧各面,然后进行题材构思,反复推敲,剔除瑕疵,巧用俏色 。
最后将构思成熟的方案,画成草图或制成泥塑模型 。这一步是决定石雕优劣成败的关键步骤 。第二步雕琢,用机械打坯、磨平,再用机械与手工进行雕刻 。典雅别致,色泽自然、造型优美,生动逼真 。
竹雕
竹雕,也称竹刻 。赵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这样概括:“竹刻者,刻竹也 。其作品与书画同,不过以刀代笔,以竹为纸耳 。”言简意赅,却颇为精妙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 。竹雕成为一种艺术,自六朝始,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 。竹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大盛,雕刻技艺的精湛超越了前代,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独树一帜 。
竹雕早期通常是将宫室、人物、山水、花鸟等纹饰,刻在器物之上 。而且存世的竹雕制品也很少,目前所见的多为明清两代的传世品 。明清时期的竹雕制品,雕刻技艺的精湛,早已超越了前代 。明代的竹雕风格大多浑厚质朴、构图饱满 。刀工深峻,而且线条钢劲有力,图案纹饰布满器身 。清代前期的竹雕制品带有明代的遗风,但表现技法更为丰富多样,浅刻、浅浮雕的技法同时并用 。
雕刻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雕刻的方法主要有阴线、阳刻、圆雕、透雕、深浅浮雕或高浮雕等 。
京族葵帽(竹笠)
葵帽,也称竹笠,是用草和竹子编成,质轻、透气、防晒及防雨,非常适宜低纬多雨的气候,它最大的特征,是它的圆锥状的造型 。
据说,京族的斗笠是为了配合从前农民们的长发 。大约在二十世纪初,当时,无论男女都留长发,外出耕作时,为了方便,必须用布将头发缠在头顶上,而可大可小的圆锥横切面,恰好能适应各种尺寸的头,于是这种形式便一直流传下来 。
即使到了今日,无论农村或城市,也无论男女老幼,这种斗笠仍然广受喜爱 。
京族笠帽原是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备品,不论是外出工作或上街都会戴着它,长久以来早已成为京族人的标志之一,而到京族地区的观光客更喜欢带回家做纪念,使京族的笠帽走入艺术的层面 。
京族笠帽最出名的莫过于顺化笠帽,不但做工精细,质材也特别考究,例如必须选择青嫩足岁的叶子,因为若太老色泽易变黄、粗糙且不够柔嫩,有了适当叶片之后,更要有适宜的曝晒时间,然后放在火上烤得刚刚好,才不会让叶片变得斑剥或起麻点 。
此外,顺化笠帽在两层叶片之间,还会加上顺化古城表征的透明图案,有时也会是一首歌谣或古诗,相当别致 。
【京族的传统艺术品京族工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