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解之谜!孝庄太后为何死后37年难以下葬?( 二 )


忽然,在他眼前出现了一片祥云,还伴随着美妙动听的仙乐,云雾缭绕中,一个身影慢慢出现,康熙定睛一瞧,呀,是皇祖母!不禁热泪盈眶,赶忙跪下叩头 。孝庄对他说,自己实在舍不得和儿子孙子离得太远,因此不想去千里迢迢的盛京和皇太极团聚了 。“我的棺椁停在我儿子的陵墓外面,就在那里给我下葬吧!”说完,孝庄飘然而去 。惊醒后,康熙记起了这回事,就下令在祖母灵柩停下处,修建了昭西陵 。
这个故事就明显是传说了 。关于灵柩不愿意走这回事,民间传说甚多,并且为之附会了很多理由 。此事是真是假,已经无法考究了 。
原因三:言之凿凿的“孝庄遗嘱”
其实,孝庄没有和丈夫合葬,主要是她自己的意愿 。孝庄一生可谓政治女强人,而且有康熙这位伟大的孙子罩着,各位王公大臣们尊敬着,还有什么事情能够违背她的意愿呢?况且康熙是个乖孙儿,非常听奶奶的话 。给自己的陵墓选址,八成就是孝庄自己的想法了 。
于是,我们翻翻史料,发现了这么一部书——《孝庄后传》,里面写,孝庄在病重期间,专门叮嘱自己的孙子这件事情,原文如下:
“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此时未便合葬,若另起茔域未免劳民动众,究非合葬之义;我心恋汝父子,不忍远离,务必于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
可见,她不选择昭陵有三点原因:一个是台面上的话,说是皇太极已经下葬很久了,自己这么卑微实在是不能够打搅皇太极了;第二点原因是为了避免劳师动众,减轻大家的劳役,一位聪慧贤德的太皇太后跃然纸上,第三点和那个托梦的传说相同,说是不忍心离开儿子和孙子 。
原因四:爱民如子的“不劳民伤财”说

未解之谜!孝庄太后为何死后37年难以下葬?

文章插图
网络配图
以前满清是实行火葬的,顺治最宠爱的董鄂妃传说就是火葬的 。后来,从康熙开始,也许是觉得该和汉人文化接轨一下 。虽然汉代王充非常想提倡薄葬,还有那嘴里说着想薄葬的却传说设置了七十二疑冢、最近被“开发”出来的曹操,这些先例思想是好的,但是很少有人能实践,尤其在汉文化里,觉得风光大葬比吃饱肚子更重要,也有那不孝子在父母生前不知道孝顺,老母亲去世了却要借钱大办丧事还觉得倍儿有面子!
孝庄一去世,当然也不能违反规定又回到火葬时代,然而,如果要土葬的话,就像托梦说里面一样,运送棺椁到盛京要劳民伤财,而孝庄本身和康熙一样,都是爱民如子英明果断的人,因此,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做 。
【未解之谜!孝庄太后为何死后37年难以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