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夏战争的结局:西夏立国形成三朝鼎立的局势

1044年十月 , 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 , 连出三路大军 , 共十万精兵 , 渡过黄河 , 直朝西夏境内杀来 。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 , 未遇任何抵抗 。最终 , 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 , 辽军纵兵进击昊部队 , 把夏军杀得大败 。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 , 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 , 自然压力倍增 , 尤其是当他看到辽朝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 , 心中大惧 。于是 , 元昊又使缓兵计 , 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 。辽兴宗想见好就收 , 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 , 劝辽兴宗 , 一鼓作气 , 扫平元昊 , 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 。
【辽夏战争的结局:西夏立国形成三朝鼎立的局势】思来想去 , 辽兴宗点头 。于是 , 辽朝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 , 又朝元昊西夏军杀去 。元昊见势不妙 , 边撤退 , 边坚壁清野 , 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 , 连撤一百里之遥 。这种焦土政策管用 , 辽朝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 , 这样一来 , 后勤顿失保障 , 人粮马料皆成大问题 。特别是辽朝战马 , 因缺草料 , 病亡大半 。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 。
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 , 元昊忽然发起猛攻 , 直袭萧惠大营 。萧惠不孬 , 忙整军出战 , 把元昊又打得败退 。辽军正待追击 , 忽然天起大风 , 吹扑向辽军 。古人迷信 , 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 , 大风一吹 , 兵将皆心惊肉跳 , 一时军中大乱 。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 , 立刻命夏兵反攻 , 把辽军打得大败 , 俘获数十辽国贵族大臣 , 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骑勉强逃脱 , 差点成为这位妹夫的阶下囚 。此次大战 , 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 , 故称“河曲之战” 。(当然 , “河曲之战”各种史书上记载矛盾 , 《辽史》更是支支吾吾 , 含混其辞 。据《辽史——伶官传》所记 , 辽兴宗败后 , 苍惶逃命 , 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 , 生死关头还挺幽默 , 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 , 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之间发生战争 , 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 , 罗衣轻以此为笑乐想逗辽圣宗开心 。辽兴宗此时刚捡得一命 , 听罗衣轻如此说 , 怒上心头 , 叱命旁人(卫士无多)把罗衣轻宰了 。
时为太子的辽道宗赶紧解劝:“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 , 仍旧不肯服软 , 继续拿辽兴宗找乐 。辽兴宗闻言也笑 , 知道此次大败全是自己该断不断 。从《伶官传》的记载 , 可见败后 , 辽国人害怕宋朝人知道后耻笑 , 还在幽州等地大贴告示 , 夸耀大败西夏 , 元昊服软纳贡 , 但宋朝边地探子不少 , 自然洞悉实情 。
对于此次战争 , 辽兴宗逐渐意识到了党项部落对辽西部边境的威胁 , 同年升云州为山西大同府 , 开始营建军事指挥系统和升级防御城池 , 升格为辽五京之一 , 作为西部陪都 , 这一举措提高辽在该地区的军事、经济影响力 , 也为辽兴宗的第二次对夏战争提供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