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为何重道抑佛?聚集大批道士求得长生不老

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八月的一天,上午,京城长安皇宫正殿里一片肃穆 。唐武宗李炎端坐在大殿正中,文武百官分列在殿的两旁,中官正高声宣读皇帝诏旨,声音清悦有力:“佛教败坏国风,蛊惑人心;佛寺耗费人力,浪费人财,一个农夫不种地,就要忍饥捱饿,一个农妇不养蚕,就要捱冷受冻 。现在天下僧尼,多不可数 。为革除积弊,自今以后,拆毁佛寺,僧尼还俗 。”中官宣读完毕,大臣们交头接耳,有的摇头叹气,有的点头称是 。散朝后,几匹快马立即从长安出发,分赴各地,把武宗的这一旨意传到全国各地 。不久,一场大规模的抑佛运动开始了 。全国许多寺庙被拆毁,很多僧尼遭驱逐 。一时间社会沸腾,人人惊恐 。
那么,武宗为什么要灭佛呢?本来,武宗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 。最初,敬宗有五个儿子,长子晋王李晋,次子梁王李休复,三子襄王李执中,四子纪王李言杨,五子陈王李成美 。敬宗死后,传位给自己的弟弟李昂,是为文宗 。文宗考虑到帝位是从长兄那里继承来的,想将皇位还给兄长的儿子,所以,就想立李晋为太子 。不料,大和二年(公元八二八年)李晋病死 。
在内宫妃嫔们的怂恿下,大和六年(公元八三二年)十月,文宗册立自己的儿子鲁王李永为太子 。李永的母亲王昭仪,被封为德妃,因为后来逐渐失宠,郁闷而死 。与此同时,杨昭容越来越讨文宗宠爱,她害怕李永将来即位对自己不利,便常常在文宗面前说太子的坏话,李永不能辩解,心情非常烦躁 。开成三年(公元八三八年)九月一天夜里,李永回到东宫少阳院,又听杨昭容唆使父亲废他,便一气之下,杀死了十几个宫人 。不久,他也得暴病而亡 。李永死时,文宗曾前去察看,见他五官流血 。四肢青紫,认为是被人毒死,但考虑到没有证据,又害怕杨昭容乘机闹事,只好不作声,把太子李永埋葬了事 。
开成四年(公元八三九年),文宗又和大臣讨论力储问题,在宰相李珏支持下,决定立陈王李成美为皇太子 。一天,文宗在会宁殿宴请百官,演剧作乐,有个杂技节目是“小儿爬杆” 。只见一个儿童爬杆而上,一个中年男子在杆下走动,神情极为惊惶 。文宗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向左右大臣询问 。大臣们告诉文宗,那个中年男子是孩子的父亲,担心孩子掉下来,所以表现紧张 。文宗听后,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李永非常感慨,哭着对大臣们说:“我贵为天子,还不能保全一个儿子 。”宴会散后,文宗越想越心烦,便命人把乐官刘楚材、宫人张十十等招来,斥责他们陷害太子,并且把他们杖杀 。
开成五年(公元八四零年)正月初二日,文宗得了暴病,宰相李珏、知枢密刘弘逸奉密旨,以皇太子李成美监国 。但是,左右神策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却假传圣旨,迎立穆宗第五子颖王李炎为皇太弟,李成美仍为陈王,并在一天夜里,仇士良带领军队到颖王住处十六宅,把李炎迎进少阳院 。四日,文宗被害,仇士良等拥立李炎继承了帝位,随后又把陈王李成美杀害 。李炎就是唐武宗,当皇帝时二十七岁 。
因为武宗李炎当皇帝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被仇士良、鱼弘志等人拥戴实现的,所以,他称帝以后,就想永远保住皇位 。可是,怎样才能永远保住皇位呢?他想,那就是只有长生不死,而要长生不死只有成仙才行 。就这样,修道成仙成了武宗日夜向往的目标 。为此,他开始和道士密切接触 。
【唐武宗为何重道抑佛?聚集大批道士求得长生不老】开成五年九月,武宗即位刚八个月,就把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召入宫中,在三殿修金录道场 。他还亲自到三殿,在九天坛亲受法录 。当时,左拾遗王哲上疏,认为王业之初,对道教不应当崇信过分 。然而,武宗不听,甚至对王哲的上书看也不看 。此后,武宗一心向道,大修道观,拜请道士讲法 。赵归真命手下的小道士们为武宗修练长生不老仙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