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乾陵陵墓之谜:石像的头怎么不见了?

武则天是中国史上最后争议的女皇,关于她的传闻有许多,这次小编为大家盘点一下关于她陵墓未解之谜 。武则天的陵墓也称之为乾陵,武则天将自己的陵墓建在首都长安(今西安)西北处约85公里的地方,也就是目前的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上 。其实乾陵是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两人的合葬墓,首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后在神龙二年(706年)加盖 。
弘道元年,武则天命吏部尚书韦待价负责乾陵工程,在次年的8月李治下葬,之后乾陵工程仍在继续 。在神龙二年5月,新继位皇帝唐中宗李显下令将武则天葬入乾陵;也在这前一年,唐中宗赦免了在武则天时期因政治问题而被迫害致死皇族,重新厚葬,如永泰公主李仙蕙、懿德太子李重润、章怀太子李贤等 。此外,在706年,乾陵还加建许王李素节、泽王李上金、义阳公主李下玉等陪葬墓 。
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
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 。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 。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
网络配图
“唐高宗乾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
唐朝末年黄巢之乱,黄巢打算盗墓,于是动用了40万大军,挖出一条40余米深的大沟,也没找到墓道口,只好悻然作罢 。五代十国期间,后梁崇州节度使温韬组织军队发掘所有唐朝皇陵,只有乾陵因建筑牢固而得以幸免 。
1960年,当地几个农民放炮炸石,无意间炸出墓道口 。1960年2月,“乾陵发掘委员会”在陕西成立,经初步发掘确认被炸处是地宫墓道,并准备继续发掘 。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对《乾陵发掘计划》作出“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的批示 。之后,国务院又再发通知要求“全国帝王陵目前先不要挖”,乾陵的发掘就此停止 。
由于乾陵墓道完整,且尚未发现新的盗洞,目前许多专家认为乾陵是唐十八陵中惟一未被盗掘的陵墓 。
乾陵谜团-无头石像
乾陵有特别引人注目的就是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两组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 。西侧32尊,东侧29尊,共61尊 。
这些石人残像高在米至米之间,大小和真人差不多,人们习惯上把这些石像称之为“蕃像”、“宾王像”,也称“六十一蕃臣像” 。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的,也有翻领紫袖的 。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 。但最为奇怪的是,这些石像都是没有脑袋的,这就让人产生了许多的疑问,为什么乾陵会用这些没有头的石像守陵呢?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会发现从这些人的脖子上可以看出石像的头被砸掉的痕迹 。那么,这些石像的头部失踪是人为的呢,还是天灾呢?
关于石像没有脑袋的原因,可谓是众说纷纭 。一种说法就是,这些石像的头部是被明朝的百姓砍掉的 。在明朝初期,有个外国使节到乾陵去游玩,发现自己的祖先竟然被立在这里给唐朝的皇帝守陵,觉得既有损国格,也有辱于人格,自尊心受到了强大的损害,便想把这些石像给毁了 。但是他又怕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于是便想到了一个妙计 。他每天晚上都要到乾陵附近的庄稼里践踏粮食,然后在第二天又煽风点火似的,和百姓说这都是那些石像做的,他们在晚上便成精了,开始糟蹋庄稼 。要想保护好庄稼和粮食就必须把这些石像消灭掉,砍掉它们的脑袋,让它们不能在出来祸害庄稼 。当地的群众认为这个外国使者说得非常有道理,于是一气之下便把这些石像的脑袋给砍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