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发明的四大间谍工具汉朝就有无人飞机( 二 )


网络配图
听瓮的发明距今约有2500年 , 《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 , 听瓮得到了不断的改进 , 成为现代窃听器出现前最有效的窃听工具 。如在唐代 , 出现了葫芦状枕头形窃听器 , 休息时将窃听器枕在头下 , 外面一有动静便能察觉;到宋代时窃听器已相当实用 , 多功能窃听器——“矢服” , 成为首选 。
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 。矢服 , 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 , 矢服用牛皮来制作 。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 , 需要当窃听时 , 拿出箭矢 , 吹足气 , 夜里枕在头下 , 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窃听到 。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 。另外 , 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 , “隔墙有耳”就这么来的 。
最难破解的“密电码”——反切码
现代间谍已离不开密码 , 这是保证情报安全的需要 。中国人也是世界上使密码最早的 , 而且手法五花八门 。
“阴符” , 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军事密码 , 它比较简单 , 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 , 以验真假 。阴符依长短不同 , 代表相应的情报 。因为上面没有文字 , 即便敌人缴获了 , 也不会知道是什么意思 。
与阴符配合使用的还有“阴书” 。所谓阴书 , 就是将一份完整的情报 , 写在三下 , 分别送出 。在符书的基础上 , 后来又发明了代号、暗号、字验等间谍手段 。特别是字验的发明 , 已与现代密电码原理十分接近 , 不同的是 , 它以字代替阿拉伯数字 。据《武经总要·前集》(卷十五)记载 , 宋朝时官方便将常用的40个军事短语 , 分别用40个字来代替 , 然后编出一首40个字的诗 , 作为破译的“密码本” 。
到十六世纪中叶 , 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 。其原理与现代密电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 , 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 , 它使用汉字注音方法中的“反切法” , 进行编码 。
反切注音方法出现于东汉末年 , 是用两个字为另一个字注音 , 取上字的声母和下字的韵母 , “切”出另外一个字的读音 。“反切码”就是在这种反切拼音基础上发明的 , 发明人是著名的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 。
戚继光专门编了两首诗歌 , 作为“密码本”:一首是:“柳边求气低 , 波他争日时 。莺蒙语出喜 , 打掌与君知”;另一首是:“春花香 , 秋山开 , 嘉宾欢歌须金杯 , 孤灯光辉烧银缸 。之东郊 , 过西桥 , 鸡声催初天 , 奇梅歪遮沟 。”
这两首歌是反切码全部秘密所在 。取前一首中的前15个字的声母 , 依次分别编号1-15;取后一首36字韵母 , 顺序编号1-36 。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 , 也按顺序编上号码1-8 , 形成完整的“反切码”体系 。
使用方法大概是这样:如送回的情报上的密码有一串是5-25-2 , 对照声母编号5是“低”字 , 韵母歌编号25是“西”字 , 两字的声母和韵母合到一起了是di , 对照声调是2 , 就可以切射出“敌”字 。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 , 作为训练情报人员、通讯兵的专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