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等人诗中记录的马嵬驿之变:杨贵妃并非被缢杀

本文摘自:人民网 , 作者:罗杰 , 原题:马嵬驿迷雾:被缢杀的人不是杨贵妃本人?节选
李益的诗中写:“血洗托君莲花血”、“太真血染马蹄尽” 。什么叫“血染马蹄尽”?意思是说杨贵妃丧命乱军之中 , 且是被刀刃砍死的 。
杜甫在他的《哀江头》一诗中写:“明眸皓齿今何在 , 血污游魂归不得” , 这一句中“血污”二字很关键 , 如果杨贵妃是被缢死的 , 那就不可能见血 , 似乎诛杀杨贵妃的方式不是缢杀 , 而是用刀刃之物 。
还有刘禹锡的《马嵬行》 , 其中有这么几句:“贵人牵帝衣 , 低回转美目 , 风日为天晖 , 贵人饮金屑” 。注意“饮金屑” , 意思是说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 。
然而 , 诗歌总有抒情和夸张的成分 , 不是准确的史料 。但这些诗有一个共同的信息 , 就是杨贵妃死于马嵬驿 。
这就是关于杨贵妃的人生归宿林林总总的说法 , 但无论是哪一种 , 最终都要归结到兵变的问题上 。
兵变是太子李享一手策划的 , 他与陈玄礼煽动诛杀杨贵妃 , 实际上矛头是指向唐玄宗 。就当时混乱躁动的局面而言 , 不是唐玄宗一个人所能控制的 , 他连自身的安全都无法保证 , 怎么可能精心准备安排杨贵妃逃跑?所谓的“缢杀不死”和“掉包计”仅仅是一种因为传说杨贵妃未死而衍生出的推测 。在当时极度危急的情况下 , 杨贵妃是必死无疑的 。她死后 , 太子李享和陈玄礼等人煽动军士要求查验杨贵妃的尸体 。这很危险 , 如果缢死的不是杨贵妃本人 , 或者她还有一口气 , 太子等人便可以此为借口加害唐玄宗 。
太子等人很清楚 , 对于唐玄宗来说 , 杀死杨国忠是可以容忍的 , 但要他杀死杨贵妃 , 这一点很难 , 他要经过一场痛苦和激烈的思想斗争 。所谓“众怒难犯” , 受到胁迫而又没有一个人为他开脱的唐玄宗别无选择 , 只能做出赐死杨贵妃的决定 。
一个统治大唐帝国40余年的天子 , 最终却没有能力保住一个爱妃的生命 。当天傍晚 , 杨贵妃的尸体被埋葬在驿亭西一里远的路旁土坡下 , 军士们的怒气得以平息 , 所有的人山呼万岁 。唐玄宗没有一丝宽慰和半点喜悦 。他和陈玄礼等将士有一席谈话 , 谈话中只提及杨国忠 , 而没提到杨贵妃之死半句 , 他已经悲伤得无法言喻了 。
这就是马嵬兵变的结局 。有些凄婉和哀伤 。但没辙 , 历史心冷似铁 。
【杜甫等人诗中记录的马嵬驿之变:杨贵妃并非被缢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