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史上雍正和他的甄嬛们:甄嬛们死后出殡内幕

导读:甄嬛们的棺材在大葬之前,要经过几个过程,小出殡和大出殡 。小出殡是从宫中移到殡宫,大出殡是由殡宫到陵寝 。出殡的日期由钦天监测算,选择黄道吉日 。因为棺具不可能总停留在宫中 。在宫中停棺时间最少为3天 。在这里,我讲几个问题 。
一是小出殡,由宫殿到殡宫 。
在这里,我先讲讲清朝皇帝的小出殡 。清朝皇帝的棺椁一般都要在乾清宫停灵 。大行皇帝停灵于乾清宫的时间长短不一,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世祖25天、圣祖20天、世宗18天、高宗20天、仁宗18天、宣宗18天、文宗11天、穆宗17天、德宗11天 。皇帝的殡宫在康熙前后,略有变化 。入关后,世祖和圣祖的殡宫设在景山寿皇殿,世宗登极后,将寿皇殿变成供奉圣祖圣容之所,不便再存放后世帝王之棺,因而自高宗迄德宗,除宣宗外,均将梓宫供奉于景山观德殿 。世宗因其为皇子时居住在雍和宫,因而,死后将梓宫供于雍和宫之永佑殿,宣宗的殡宫则在圆明园之正大光明殿 。当大行皇帝梓宫由乾清宫移往殡宫时,皇帝要恭送,但各朝情况不一 。圣祖送世祖时,由于孝庄文皇后的关照,圣祖只出东华门,便由另道乘轿前往寿皇殿等候 。世宗送圣祖时,世宗步送到景山寿皇殿,这一步送制度,为以后历代帝王所效法 。高宗送世宗时,扶棺步行至雍和宫,为清帝送灵最远者 。仁宗送高宗、宣宗送仁宗,均步行到观德殿 。文宗送宣宗时,殡宫设在圆明园,路途较远,文宗素有腿疾,文宗便步送到地安门外,乘舆由另道前往圆明园大宫门外跪迎 。穆宗送文宗时,小皇帝只有6岁,自然效法康熙,扶棺步送出东华门,由另道乘舆预往殡宫等候 。
梓宫抵达殡宫后,要停放于正殿 。世祖之前,遵从满族火化习俗,将巨大的梓宫举火烧掉 。太祖时,由于典制未备,加之太祖留有遗嘱,要求丧事从简,梓宫很快就火化掉了 。太宗在顺治元年八月初九日,于昭陵火化,这一时间距其崩逝正满一年,符合天子奇年而化的规定 。世祖的梓宫是在百日后大祭礼这天火化的,世祖火化后,其宝宫照旧供奉于观德殿中 。梓宫在殡宫期间,嗣帝要按规定及时而准确地前往行礼 。陈设纷繁,仪式复杂,前后计有:初祭礼、绎祭礼、初满月礼、大祭礼、清明礼、殷奠礼、百日礼、岁暮礼……最重要的是上册谥、册宝礼,这一礼节先在皇宫中举行,皇帝亲自阅视,行礼,然后,将其奉安于黄亭内,抬往殡宫,按左册右宝的位置供奉于观德殿内,届时,其绢册、绢宝要焚化掉 。列后和皇帝一样,她们在宫内停留几天后,就要小出殡到殡宫 。她们的殡宫地点并不一样,所以,抬棺人数会多少不等 。孝庄、孝惠、孝懿在朝阳门外殡宫;孝康在坝上殡宫;孝诚则初在西华门外殡宫,后又移至都城北沙河巩华城;孝昭初在武英殿,后也移到都城北沙河巩华城;孝恭在寿皇殿;孝敬在田村殡宫;孝圣在圆明园的九经三事殿;孝贤、孝和、孝德则均在景山观德殿;孝静在绮春园迎晖殿;孝哲在永思殿殡宫 。
梓宫在移送的过程中颇费人力 。有卤簿前导,卤簿可以说是梓宫出殡时的庞大仪仗队,由于内容众多,在此不必赘述 。卤簿之后为丹旐,舁旐、举幡的人分为6班,每班32人,由部院官、内务府官各4人,共8人管辖 。旐、幡之后为梓宫,梓宫的抬运是关键,首先要讲究排场,但又受条件的限制 。如果用人太多,出门过桥则摆布不开,因而要预设大舆和小舆,在京城之内,大舆80人,小舆32人 。由宫内到殡宫一般为6班,每班80人,这些抬棺之人,首班末班用銮仪卫校尉,以示庄重齐整;其他班次之人,要由五城之内选用的健壮青年民夫组成,发给衣服鞋帽,令其洗澡,身穿红绣团花衣服,头戴插黄翎毡帽,称为逊衣或驾衣 。梓宫所过门或桥,都要祭酒,焚香钱 。在殡宫大门外,还要预设鹰和狗,这可能与满族早期习俗有关,带有满族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