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描绘的抗战蓝图: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讲和

1937年,蒋百里在《国防论》这部千钧之作的扉页上,写着“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句话后来成为激励中国军人抗战的座右铭 。
今年是卢沟桥抗战75周年 。在抗日战争中逝去的无数爱国将领中,有一个人也很值得我们追忆和尊敬,他就是被尊为兵学泰斗的蒋百里 。
他曾一度担任当时中国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 。但他不愿参与军阀混战和派系内争,而潜心研究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经验,研究战后各国国防建设、军队建设、军工生产的新情况,为中国的国防建设深思远虑,发表了不少这方面的论述 。“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认为中日之间的一场决战必不可免,应及早进行准备 。在此前后,他写了《孙子新释》、《孙子浅说》、《国民军事常识》、《从历史上解释国防经济学之基本原则》、《中国五十年军事变迁史》、《世界军事之新趋势》、《政略与战略》、《总动员纲领》等论著,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奠定了他对建设现代国防的理论基础和“导师”的地位 。
他认为,武力是综合国力在军事方面的体现,主要包括三个要素,即人(人力资源、人口素质)、物(生产能力、经济实力)和组织(政府、军队和社会组织的健全有效),要想加强武力,必须以加强综合国力为根基,要想加强国力,必须从人、物、组织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根据那时的情况,他认为中日大战一旦爆发,沿海地区、长江下游和平汉路以东地区,都可能被敌占领,因此经济建设、工业布局、交通运输等等,要以开发内陆和西部为重点,把抗战根据地放在平汉路和长沙、衡阳以西地区 。这些看法,都说明了他的远见卓识 。
1937年初,蒋百里把自己的若干军事论著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国防论》 。书的内容并非专门针对抗战,但他预料抗战即将来临,所以他在扉页上,特意加了这样一句振聋发聩的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这句话,道出了他出版这本书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是想以此书,急切唤起国人对国防问题的关注,扫除萎靡自馁之气,树立奋发自救之志 。他的爱国忧国之心,于此可见 。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长驱直入,战争形势对中国很不利,很多人对抗战前途感到迷茫 。他在《抗战的基本观念》一文中明确指出:“我们今天退出上海,但我们自信是胜利的;我们今天退出南京,我们也自认是胜利的 。这种说法并不抽象,也不空洞,我有正式的科学根据 。须知我们是农业国家,并非工业国家,后者全部国力集中几点,一个纽约可抵半个美国,一个大阪可抵半个日本 。中国因为是农业国家,国力中心,不在都会 。”日本占领上海、南京,只不过占了几所新式房子,对中国的抵抗力量,完全没有影响 。他断言:抗战乃我们民族求生存求自由的意志的表现,日本想凭借它的飞机大炮,来屈服我们民族的意志,是不可能的,是没有历史常识 。
谈到对日作战方略,他也有极其精辟的论述 。他说:“我侪对敌人制胜之唯一方法,即是事事与之相反 。彼利速战,我持之以久,使其疲弊;彼之武力中心在第一线,我侪则置之第二线,使其一时有力无用处 。”“感谢我们的祖先,中国有地大与人众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他预见世界大战必将爆发),我们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已 。”“国防空虚及武器落后的中国,只有鼓励农村抵抗,进行广大而散漫的游击战,乃为补救之不二法门 。”从后来的战争进程看,他的这些观点,对中国最高当局策定抗战方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