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已经消失300多年努尔哈赤寝宫!

“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盛京城的寝宫——罕王宫就在我们面前的沈阳市北中街路北地块! ”7月31日 ,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式对外宣布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 。
据史书记载 , 1625年努尔哈赤从辽阳迁都沈阳 , 改明代“沈阳中卫城”为“盛京城” , 沈阳城的历史地位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 , 努尔哈赤居住的寝宫具体在哪个位置 , 多年来业内人士莫衷一是 。长期以来 , 许多人以为 , 既然努尔哈赤在沈阳城的中心建立了理事断案的大衙门——大政殿 , 那么他居住的罕王宫(又称“汗王宫”)应该就在附近 , 即现在沈阳故宫中路的位置 。
网络配图
“罕王宫位于工地北部 , 发掘区域40米见方 。”据沈阳市考古所考古二队队长赵晓刚介绍 , 从目前揭露出的建筑基础看 , 罕王宫建筑可以分为两期 , 一期建筑为罕王宫主体 , 是一座二进院落的建筑群 , 南北轴通长42米 , 东西轴因历史上破坏严重而宽度不详 。
可惜的是 , 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残缺不全的罕王宫 。“历史上 , 努尔哈赤的寝宫先是被废弃 , 后遭到严重破坏 。”专家告诉采访人员 ,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 , 罕王宫改称“福晋衙门”;1644年清兵入关后 , 沈阳成为“陪都” , 罕王宫逐渐废弃不用 , 最终荒废坍塌 。
历经几百年风雨沧桑 , 当年的罕王宫原址已出现清晚期的建筑 。虽然如此 , 遗址内出土的绿釉板瓦、筒瓦和圆形莲花纹瓦当 , “至少是亲王一级才能使用的建筑材料” , 仍印证着这座建筑的级别 。
考古发掘接近尾声 , 罕王宫遗址保护提上议事日程 。有关方面透露 , 开发单位有保护遗址的意愿 , 计划用遗址广场的形式予以体现 。
罕王宫一直不为人知 , 因为已经消失了300多年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 , 清太祖努尔哈赤修建了沈阳故宫 , 他本人就应该住在这里 。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声能介绍 , 其实努尔哈赤当年迁都沈阳时 , 他并没有住在沈阳故宫 , 而是住在非常简单的罕王宫里 。沈阳故宫的大政殿不过是他办公场所 。起居、迎客都在罕王宫 , 除去出外征伐 , 努尔哈赤在此居住了1年多 。
网络配图
【考古发现已经消失300多年努尔哈赤寝宫!】那么为什么努尔哈赤不愿意住在舒适的城内 , 而是守着城门 。沈阳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二队队长赵晓刚解释说 , 是为了逃跑方便 。“他们家的后院直通九门 , 出门逃跑便是抚顺 , 很轻易就可回到努尔哈赤发祥地———抚顺新宾满族自治县 。”
李声能介绍说 , 努尔哈赤非常重视后宫的防卫 。罕王宫有内外两道门 , 还有专职值守的人员 , 其寝宫更是位于高台之上 , 本身就加强了它的防卫能力 。为了增强防卫 , 在夜间即使是前来报信的人 , 也不许进入宫内 。他还发布了一道命令:“在夜间 , 若是有敌方紧急消息 , 就打云板 。若有人逃出城 , 要敲铜锣 。如果有好消息 , 要打鼓 。”这种传递消息的方式 , 在古代皇宫里十分少见 。
李声能说 , 现在看来 , 努尔哈赤的罕王宫实在太简陋 , 仅有两进院落 , 十余间房 。而史料记载 , 努尔哈赤的大福晋(后称大妃)和侧福晋有十余位之多 , 婢女更是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