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介绍藏族按照语言分为哪几大类

在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中藏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人口排序中居第九位 , 约有人口5416021人 , 主要分布在西藏自冶区以及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临近省市 。主要从事畜牧业 , 兼营农业 。“藏”是汉语称谓 , 本民族自称“番” , (藏语音为“博巴”) 。在藏语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 , 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称为“堆巴” , 后藏地区的人称为“藏巴’ 。前藏地区的人称为“卫巴” , 居住在西藏东境和四川西部的人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称为“安多哇”“巴”和“哇” , 是汉语“人”的意思 。

藏族的语言文字

作为雅鲁藏布江的儿女 , 藏民族拥有雅鲁藏布的灵气、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藏族创立了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的藏语 , 大致可以分为卫藏、安多、康巴三种方言 。图弥三菩扎参照梵文于7世纪上半叶创制了藏文? 。藏文属拼音文字 , 由三十个表示辅音的字母和四个表示元音的符号构成?书面语与现代汉语不同 , 是自左向右横着书写 。

【藏族介绍藏族按照语言分为哪几大类】藏族的分类

按照藏语的分类 , 与其对应的藏族也可分为三个主要支系分别是卫藏藏族康巴藏族、安多藏族、除这三大区外还有几个特殊支系 , 分别是嘉绒藏族、工布藏族、华锐藏族、白马藏族 。卫藏藏族“卫藏”指拉萨、日喀则一带 , 即传统地域里前后藏的统称 。该地域还包括阿里 , 由南以及部分林芝及那曲地区 。这一地域内的藏族在方言方面比较一致 , 而且在历史上及文化等当面也较统一 , 是西藏地区传统的核心地域住于该地域内的藏族统称为卫藏藏族政治、经济、军事以口称为西藏的本部 。

一、康巴藏族

康巴藏族即康区的藏族 。康区最早是指卫藏以东广阔的地区 , 后来这一地域义分为‘康”和“安多”两部分 。康区多指青藏高原东南部的横断山区 , 旧称“朵思甘”地区 。习惯上将西藏丹达山以尔的地区、东与四川西昌 , 雅安地区和阿碚藏族自治州相连 , 北与青海省玉树、果洛两州相连的地域称为康区 。具体包括:西藏昌都地区、云南迪庆州、四川甘孜州、青海五树州以及那曲东南一线 。

康巴地区历史上处在汉藏过渡地带、在行政、宗教、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地城特征 。康巴人最为人称道的是其直爽的性格、宗教方面尤为虔诚 , 有经商和远游的传统、体格相对强壮 。装束上最明显的是 , 康巴男子多扎“英雄结”以示勇武 。这种传统保持至今、拉萨街头随处可见 。

二、安多藏族

安多藏族的传统地域是指阿尼玛卿山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小积石山以西的广阔地域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 。安多藏族的着装特别华丽 , 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丝绢为主 , 不像卫藏等地以相对素朴的氇氆等为面料 。帽子也多饰裘皮 , 衣帽布料上多以绿、金、黄、红等色为主的图案装饰 。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和汉族影响较多 , 所以在习俗和外貌特征方面比较有特点 。

三、嘉绒藏族

嘉绒地区藏语全称“嘉尔木擦瓦绒” , 是一个综合山名、水名与自然环境的名称 。在小金和丹巴之间有一座司名全藏的木尔多神山 , “嘉尔木”即此山之山神;“擦瓦”是居住在擦曲河流域的人;“绒”为农业河谷区 。嘉绒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 , 区域包括今天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州境内岷江中上游、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 。唐代吐蕃东进 , 驻军于大渡河、岷江一带 , 据险而守 。军队与当地嘉良、东女、附国等各土著部落相瓦融合 , 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嘉绒藏族 , 历史上嘉绒一带地处藏、羌、汉等多民族交融地区 , 加上该地区早期民族分布和融合情况更加复杂 , 所以嘉绒藏族带有较多糅杂特征 。嘉绒话与藏语同属藏缅语系 , 通行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