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节日蒙古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
蒙古族的节庆日是比较多的 。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都是他们欢庆的佳节 。一般他们祭祀完后就聚在一起聚餐、载歌载舞 , 悼念亲人 。想知道他们清明节的习俗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吗?
按照蒙古族传统 , 清明节要烧“吐勒希”给祖宗上供 。“吐勒希”包括炒米、黄油、鲜肉、茶叶、枣、布块和纸钱等 。蒙古族每年要在除夕傍晚和清明节对祖先供奉两次图勒希(焚烧饮食物等祭品以祭祀祖先)祭祀 。这些祭祀 , 通常只有男性成员参加 。前往祖坟上土烧纸的图勒希作为固定的图勒希祭祀 , 只有清明节时在埋葬地进行 , 这时女性也是不前往的 。
可以说 , 一般情况下 , 蒙古族的女性一生当中一次也不祭拜祖先的埋葬地 , 只有在女孩小的时候也就是处于上小学阶段时才会被带领着参加传统的图勒希祭祀活动 , 随着年龄的增长就逐渐远离与祖先的祭拜活动 。女性禁忌习俗广泛地存在于阿尔泰语系诸民族中 。有些村屯还要宰杀猪羊并在坟地上搭起锅 , 向先人坟墓献馐斯(全羊) 。
据了解 , 蒙古在清明节时大都选择和家族一同祭奠已故先人 , 一般对老祖宗(五世以上者)坟墓 , 各家要共同祭奠 。之后 , 把祭奠后剩下来的酒食聚集在一处 , 人们按辈分、长幼依八字形排坐 , 由长者给每人分酒食 , 接受分赠者向长者请安问好 , 以此共同悼念祖辈和失去的亲人 。
完成祭祀活动之后大家聚在某一家 , 大多是在世老人所在的儿子之家进行聚餐 , 大家共同缅怀已故祖辈和失去的亲人 , 感激在世长者为这个家族的昌盛而付出的辛勤劳动和精神付出得以换来今日的幸福生活 。这样不仅可以相互促进感情而且可以加强团结提高家族凝聚力 。
不同地区的蒙古族祭奠习惯也略有不同 。在通辽市 , 清明节要到祖坟上添土祭奠 。添完土后 , 共同喝稀粥 , 吃布胡勒(全羊) , 然后到附近打猎 。在兴安盟 , 清明节当天吃乌审肉(冬季留存的肉) , 同时分送给邻居 , 清明节前后3日上坟祭祖 。蒙古人不哭坟 , 就是祭祀奶食白酒 。
【蒙古族节日蒙古族清明节习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