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民族性格很是令人费解,一方面他们极为谦卑礼让,一方面他们嗜血无良,世人往往会被日本人的谦卑表象所迷惑 。早在我国古代就由皇帝看清了日本的真实嘴脸 。日本虽然古代基本都是中国的藩属国,但总有不听话的时候,古代历史上中国和日本也交过手 。但要说最恨日本,有把日本看透了的皇帝,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 。
网络配图
朱元璋是个能人,重新夺回汉人天下,“驱逐胡虏,回复中华”的口号可以和汉武帝的“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齐名了,尤其是拿回了燕云十六州这块中原的屏障,打败陈友谅和张士诚建立大明王朝,在政治和制度改革上留下不朽功绩 。
【最早看清日本嘴脸的皇帝:非明朝朱元璋莫属】如果要找历史上最看透日本嘴角,最讨厌日本的伟人,朱元璋当仁不让 。为什么这么多呢?因为朱元璋的书房挂着一把扇子,这是倭寇制造的,明军的战利品,这上面有朱元璋亲笔题的一首诗《倭扇行》,意思就是说日本国王无道,人民都是贼盗,鄙视他们光着脚,说话像青蛙叫唤,此国没有诚信,阴险狡诈,不值得交往 。
朱元璋讨厌日本不是没有原因的,明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日本以怀亲王为首的乱臣贼子乘机作乱骚扰,东南沿海倭寇猖獗,使臣言语骄横,这都是惹恼朱元璋的多种原因 。而朱元璋没有选择攻打日本也是有深思熟虑的,首先明朝刚刚经历许多讨伐战争,人民生活水生火热,负担太重,再也经不起对外的大消耗战争 。清除元朝残余势力就很是费了力气,然后又剿灭各路诸侯,尤其陈友谅和张士诚都不是省油的灯,明朝这些将军士兵还有老百姓该歇一歇了 。攻打倭寇大本营战线太长,费时费力,况且他只是嘴上不听话,还没有到非打不可的地步 。还可以给点耐心,让他考虑考虑后果 。
网络配图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左右朱元璋出兵日本的,那就是前朝的多次征讨倭寇都没有成功,损失巨大 。忽必烈组织过好几次征讨倭国的战争,不是作战失利就是天灾人祸,那场飓风海啸就是意外的灾难,本来几千里外的战争,额外消耗成倍递增,又是陌生环境,不熟悉地理情况就是兵家大忌,所以说元朝没有彻底把倭国打趴下不是势力不强,也不是没用心,只是天不助元 。这些朱元璋都仔细想过,新国家才建立,出去打仗就一定要赢,给那些嚣张的一个彻底忏悔的结果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朱元璋宁可忍一时,绝不争一个激动,而这期间朱元璋组织了八次北伐,以彻底扫除残渣余孽,那么多次的出兵,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不是一个公式就能计算的 。
虽然没有在有生之年发动对苍蝇般让人讨厌的倭国,但他老人家没少费心思研究倭国人 。在外交上起初尽力用文的手法来诱导,并不断派使臣前往日本,用道理来开化他 。期间不乏软硬兼施,都由于怀亲王阻断使者道路,从此对倭国派来的使者一概不理,拒绝和倭国的一切来往,反正也不缺你这一个藩属国,同时在沿海加派兵力应对来犯的强盗 。
朱元璋因为种种原因没能亲自用战争惩罚倭国,他能大人大量,同时担心自己的儿孙们忍不住要出手,就写了《祖训》,其中列出了十五个不要出兵征讨的国家,在倭国名字旁边特意加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虽然这个国家虽然来朝贡了,但他太奸诈了,是嘴上一套心里一套的小人,要时刻提防,大费周章地去攻打这样一个跳梁小丑没什么意思,要和这样的小人绝交,不要和他们有任何来往 。而朱元璋最后的皇帝生涯里也确实没有搭理倭国,贸易上都不和他来往,完全断绝关系 。
- 日本兵战斗帽后边的屁帘儿有什么用?
- 为什么日本古代女性要把牙齿染黑?
- 白江口水战:日本决定学习中国体制的最关键一役
- 日本投降前制造的鼠疫大惨案:致4万多平民死亡
- 白面书生是什么意思?白面书生最早指什么样的人
- 历史上十大战役排行榜:赤壁之战上榜,第一时间最早
- 最早的围棋棋谱起源于孙策?可能是假托孙策之名
- 日本老兵回忆:我们就是败在中国人手里非美国
- 日本二战期间造上万氢气球炸弹轰炸美国只死6人
- 日本对在华遗留化武问题拖延:三次要求延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