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的乐器都塔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都塔尔”的琴声浑厚、悠扬 , 是新疆维吾尔族钟情的传统弹弦乐器 。它的名字来源于波斯语“dutar” , “都”意为“二” , “塔尔”是“琴弦”之意 , 即两条弦的乐器 。
汉语译音也写为“都他尔、都塔尔、独塔尔”等 。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 , 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 , 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 , 乐器经过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装饰 , 显得简单古朴 , 高贵典雅 。
传统的都塔尔 , 构造与弹布尔相似 , 弹奏出来的琴音声音虽小但音色却很柔美 , 都塔尔是一个伴奏极佳的乐器 , 它除了在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中作主要伴奏外 , 还演奏过有名的曲目《木夏乌热克木卡姆间奏曲》、《艾介姆》和《幸福的时代》等 。
相传在远古时期 , 以游牧为生的维吾尔族牧人 , 主要饮食以黄羊为主 , 吃完黄羊后他们就把黄羊的肠子随意丢弃在大草地上 , 经太阳晒干的黄羊肠子被风一吹 , 会发出了一种优美的声音 。
这种声音和现象被维吾尔族人们发现后 , 人们就有意识地把风干了的羊肠子挂在挖空的木头上 , 用它来制作乐器 , 最原始最古老、也最简陋的都塔尔出现了 。
新疆的民族乐器都具有两重性 , 不但可作伴奏的乐器弹奏音乐 , 还可做为一件精美华丽的工艺品来展示 , 乐器经过主人的手工制作和装饰 , 显得简单古朴 , 高贵典雅 。
【维吾尔族的乐器都塔尔究竟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