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长崎事件后清朝依旧沉浸在自我欺骗中

【1886年长崎事件后清朝依旧沉浸在自我欺骗中】1886年长崎事件也称为是镇远骚动,日本称之为长崎清国水兵暴乱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886年北洋军师访问日本长崎的时候,中国的水兵与日本警方发生肢体上的冲突,一名日本警察受到重伤,一名水兵则是轻伤,后来水兵被拘捕 。之后双方又发生了冲突,水兵当场死了5人,而日本警察也有1人死亡 。
长崎事件
关于1886年长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做一个详细的介绍 。1886年8月1日,北洋舰队来到了长崎港,长崎市民望着威风凛凛的军舰发出赞叹、愤懑、羡慕的声音 。8月13日,日方邀请官兵登岸购物,但是有些水兵却违反了军纪,去了妓院酗酒斗殴 。日方便派警察去平息事端,结果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了重伤 。
闹事的水兵受到了轻伤并被逮捕,不料这个举动使得军舰上的巨炮直接对准了长崎市区,这下让日本没了脾气,二话不说就放人,还进行赔礼道歉 。8月15日,全舰队放假一天,因为13日的纠纷水兵还记恨在心,于是观光最终变成了械斗 。事后显示,水兵死亡5人,有44人受伤 。警察死亡5人,有30人受伤,长崎的市民也有多人受伤 。
与1866年之前处理外交事件不相同的是,对于此次的长崎事件,清朝表现出了强硬的态度,甚至还提出了要跟日本武力解决的主张 。1887年2月,双方达成一致,最终以双方互相妥协而不是清朝单方面退出而收尾,因此也被人们认为是清朝政府第一次外交胜利 。
长崎事件真相
1886年7月,在李鸿章的命令下,丁汝昌率领军舰岛长崎进行维修 。之所以前往长崎,一个原因是因为只有长崎才能修理军舰,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李鸿章想在日本人的面前炫耀清廷的军事实力,其中大有震慑之意 。关于长崎事件有人认为完全是清廷过错,但有人却不是这么认为,那么到底长崎事件真相是怎样的?
长崎事件
8月13日,北洋舰队休息一天,水兵们便上岸去购物,其中有几个水兵到妓院酗酒斗殴,捅下了大篓子 。日本警察前来处理事端,水兵人多势众,将前来平息事端的警察打成了重伤 。在当日的事件中,一名水兵轻伤,一名日本警察重伤 。事情发生后,丁汝昌下令不许再生事端,因此14号大家都平安无事,事态似乎有所平息 。
15日下午,李鸿章下令可以上岸进行购物,当时上岸的有四五百人 。傍晚时分,早有准备的日本警察将街道堵住,持刀追杀水兵,当地的一些居民也加入了混战 。由于之前没有防备,水兵这次吃了大亏,当场死亡5名,有40多人受伤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报复行动 。
长崎事件看似是清廷的水兵先动的手,其实真相却不是这样,日本看到清廷军队发展如此强大,心中充满仇恨、愤懑的心理,于是就有预谋地采取报复行为 。虽然在最后的赔款上看似中国赢了这场谈判,其实对于这次重大事件,只采取赔款措施而没有惩凶,而且也没有追究背后的阴谋,显然是日本占了更多的便宜 。
长崎事件的历史影响
长崎事件是中日关系上的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日本称长崎事件为清国水兵暴动事件 。关于此次事件的来龙去脉很多中国人都不太清楚,而连日本人对于这事件也不太知晓 。但是这一事件,却像是清日关系上的一根导火线,对清日双方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长崎事件

长崎事件的历史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个方面是对日本的影响,长崎事件虽然说是以和平进行了结,但是日本对此耿耿于怀,在日本当局的教唆下,民间的泛华、仇华思想逐渐被煽动起来 。日本军事思想变得更加浓厚,日本海军放下狠话,“一定要打赢‘定远’ 。”在这种思想氛围下,日本一些儿童开始玩起了打击中国军舰的战斗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