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葬不为秦始皇兵马俑另有神秘主人?

1974年 , 西安临潼县西杨村发现了一座举世罕见的秦代兵马俑坑 。经过专家们的仔细勘探和研究 , 认定俑坑是秦始皇陵墓的陪葬 , 而俑坑中这些按照真人大小塑造的陶俑正是当年跟随秦始皇征战四方、统一六国的神勇之军 。然而 , 一个叫陈景元的人却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 , 他认为:兵马俑根本不是秦始皇的陪葬 , 兵马俑的主人另有他人 。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一名普普通通的学者 。早在1974年以前 , 陈景元就完成了一部叫《骊阿集》的着作 。在书中 , 陈景元从建筑学的专业角度阐述了阿房宫并非秦始皇所建的理论 , 并大胆地提出秦始皇生前并没有为自己建造过陵墓的惊人观点 。
网络配图
那么 , 在陈景元的心中 , 谁才是兵马俑的真正主人呢?
秦始皇兵马俑
质疑一:俑坑离秦陵那么远 , 是秦始皇的吗?
那是1974年11月初 , 陈景元到南京博物馆办事 , 博物馆的同志把发现兵马俑的消息告诉了陈景元 。一直对秦陵抱有浓厚兴趣的陈景元特意跑到西安进行考察 。
陈景元是建筑学方面的一名学者 , 退休前在江苏省国土局工作 。在兵马俑发掘现场考古队员的帐篷里 , 陈景元幸运地见到了当年兵马俑考古队队长、秦始皇兵马俑前任馆长袁仲一教授 , 然而 , 陈景元和袁仲一在学术观点上的分歧也正是从这次会面开始的 。
陈景元在这次西安考察当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疑点:从秦始皇陵到俑坑最近也要1.5公里 , 如果再加上俑坑本身的宽度 , 这个距离还要远一些 。从常理上讲 , 谁会把陪葬坑放在这么远的一个位置上呢?骊山是块风水宝地 , 除了秦陵外 , 周边经常会发现其他墓葬 。既然这一带墓葬密度相对较大 , 怎么敢肯定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
他把这些疑问写出来转给考古队 , 希望得到信服的解释 , 然而没有得到回信 。那么 , 为什么袁仲一一直没有回信呢?其实 , 在袁仲一看来 , 他和陈景元初次见面时就已经回答了陈景元的疑问 。袁仲一说 , 秦陵范围广阔 , 除地宫之外 , 还环绕有内城和外城 。兵马俑虽然在外城之外 , 与秦陵貌似很远 , 但从面积看 , 它们的距离是合乎比例的 。对于这个解释 , 陈景元仍不甘心 。终于 , 他又发现了几条有力的证据 。
网络配图
质疑二:秦始皇为什么放着铁兵器不用 , 而选择落后的青铜兵器陪葬?
在兵马俑1号和2号坑 , 大量的步卒围绕着战车排成一列列整齐的大小方阵 , 陈景元由此推断 , 战车是这支部队的主力 。
然而 , 自殷周以来直至春秋时期 , 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 , 车战的弱点逐渐暴露 , 常常是顾得了左边顾不了右边 。那么 , 秦始皇还会在交战时大量使用落后的战车吗?
陈景元指出 , 秦始皇当政以后 , 连年的战争迫使他对军队结构进行了优化调整 , 大量采用骑兵和步兵相配合 , 使之更加轻便 , 易于作战 。从这点判断 , 兵马俑坑中的那支部队应该不是秦始皇的军队 , 它的年代肯定更早一些 。
兵马俑为谁陪葬?
对于此 , 袁仲一认为 , 不能因为俑坑中出现战车就否定它属于秦始皇 。目前 , 还没有明确的文字记载说秦国取缔了战车 。战车虽然有它的局限性 , 但两军交战时 , 它在速度和冲击力上的优势是步兵和骑兵无法比拟的 。兵马俑坑的军阵 , 正是战车、骑兵和步兵有机组合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