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曹操七十二冢为何成千年不解之谜?

曹操 , 字孟德 , 小名阿瞒 , 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中国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他出生在官宦世家 , 其父亲曹嵩原是夏侯氏的后裔 , 后来成为宦官曹腾的养子 。曹操文武双全 , 《魏略》说他“才力绝人 , 手射飞鸟 , 躬禽猛兽 , 尝于南皮 , 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 。《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 。
【解密:曹操七十二冢为何成千年不解之谜?】网络配图
公元192年 , 他正式组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 , 公元196年率军进驻京城洛阳 , “挟天子以令诸侯” 。后来 , 经官渡之战等战役 , 打败袁绍和其他割据军阀 , 统一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 , 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和刘备联军 , 从此形成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割据的局面 。公元213年 , 曹操进爵魏王 , 名义上虽为汉臣 , 但权倾朝野 , 实际上已是皇帝 。曹操死于公元220年3月15日 , 终年六十六岁 。但是这样一个权力与地位不亚于帝王的枭雄却提倡薄葬 , 公元218年 , 他颁布了一道《终令》 , 再次提出死后不要厚葬 , 要将自己埋葬在瘠薄的土地上 , 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 , 陵上不堆土 , 不植树 。
一年后 , 他为自己准备了送终的四季衣服 , 并留下遗嘱说:我如果死了 , 请按当时季节所穿衣服入殓 , 金玉珠宝铜器等物 , 一概不要随葬 。为了防止死后陵墓被盗 , 在力主和实践“薄葬”的同时 , 他还采取了“疑冢”的措施 。传说 , 在安葬他的那一天 , 七十二具棺木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同时从各个城门抬出 。那么这种传说到底是不是真的呢?假如是真的 , 这七十二座陵墓在什么地方呢?一种观点认为 , 曹操并没有秘葬 , 更未设疑冢 , 只不过是主张丧葬从简而已 。
网络配图
从现存的史料看 , 曹操对自己墓葬的安排得到了认真的落实 。他的儿子曹丕的《策文》、曹植的《诔文》中都描述了葬礼和入殓的情况 , 不仅交代了葬在邺城之西 , 而且写到曹操入殓时穿的是补过的衣服 。晋代文人陆机、陆云兄弟的《吊魏武帝文(并序)》等作品中 , 都有关于曹操丧葬和墓田情况的介绍 。在《三国志》、《晋书》等史书中司马懿、贾逵、夏侯尚等人的传记里也都有他们护送曹操灵柩到邺城入葬的记载 。
网络配图
如果一定要说曹操设疑冢的话 , 那他就是在留给后人的这么多史料上都作了假 , 不仅在生前 , 死后还有儿子、大臣以及改朝换代后的文人、史家出力 , 且在随后的几百年间无人发现 , 之后却被人没有多少切实依据而指出来 , 这似乎有些荒诞 。根据有关记载显示的情况是 , 由于丧葬从简 , 没有建设高大坚固的祭殿 , 在战火中 , 曹操的祭殿逐渐遭到了破坏 。因为曹操的墓中没有随葬金玉器物 , 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 , 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 , 也没有植树 , 过了几个朝代之后 , 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