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后孝定景皇后简介隆裕太后生平简介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 , 叶赫那拉氏 , 满洲镶黄旗人 , 名静芬 。小名喜子 , 慈禧之弟副都统桂祥之女 。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 , 次年立为皇后 , 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
孝定景皇后(隆裕)朝服像清廷入关后 , 历经10帝 , 然而最后一位皇后却是第九帝光绪的孝定皇后叶赫那拉氏 。这是因为第十帝宣统帝只在皇帝宝座上坐了3年就退位了 , 当时只有6岁 , 还未大婚立后 。所以孝定皇后就成了清朝的 , 也是中国二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位皇后 。
孝定皇后叶赫那拉氏 , 史书和清宫档案中都没有记载她的名字 , 只有德龄在《瀛台泣血记》中说她叫“静芬” 。孝定皇后生于同治七年(1868)正月初十日 , 比光绪帝大3岁 。其父桂祥当时任副都统 , 是慈禧的胞弟 , 孝定皇后是慈禧的娘家侄女 。
光绪十四年(1888) , 18岁的光绪帝载湉已经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了 。顺治帝14岁大婚 , 雍正帝成婚不晚于14岁 , 嘉庆帝和同治帝均为17岁成婚 。慈禧对以前清帝的成婚年龄是非常清楚的 , 那为什么光绪帝到18岁了还不给他成婚呢?其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光绪帝一旦成婚就意味着成年 , 成年了就要亲政 , 自己就得“归政”交权 。这对嗜权如命的慈禧来说 , 比失去什么都难受 。精力旺盛、权欲极强的慈禧不甘心就此隐居幕后 , 退出权力舞台 , 她要为自己提前作好安排 , 以便即使光绪亲政 , 自己也还能实际操纵大清朝的政权 。
光绪皇帝便服像据德龄讲 , 慈禧早在10年前就开始为光绪帝谋划婚事了 。慈禧曾巧妙地安排这位未来的皇后与光绪帝有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当时光绪只向静芬看了一眼 , 心上便老大不高兴 。他觉得这个小女孩子 , 绝对不是理想中的同伴” 。慈禧的这一精心安排 , 显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但是 , 不情愿归不情愿 , 从小生活在慈禧的严厉管教和压制之下的光绪帝 , 性格懦弱 , 在这件事情上根本不可能有自主权 。慈禧欲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与推迟光绪帝的婚期的目的是一样的 , 都是为了一个“权”字 。首先 , 亲上加亲 , 可以使光绪帝更加俯首帖耳地听自己摆布 。其二 , 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 , 常伴在光绪帝的身边 , 无异是在光绪帝身边安置了一个最忠实可靠的耳目和密探 。这样 , 光绪帝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慈禧的掌握之中 。特别是在慈禧归政、长期居住颐和园以后 , 这一安排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
在早已确定了皇后人选的情况下 , 慈禧于光绪十四年假惺惺地安排了一场“选秀” 。表面上看起来皇后和妃嫔的人选是由皇帝自己做主选定的 , 实际上却是在慈禧的操控下表演的过场戏(详见“珍妃”章) 。在这场选秀闹剧中 , 几个当事人都不痛快 , 光绪帝不能选立自己喜欢的江西巡抚德馨家的姐妹花 , 心中郁闷苦恼 , 在慈禧的极力帮衬下被选中皇后的孝定难堪羞恼 , 看到光绪差点没有按自己意旨行事的慈禧更是气恼不已 。清朝最后一次大婚礼就在这几位主角各怀心事、别别扭扭的情况下拉开帷幕 , 操办起来了 。经钦天监敬择吉期 , 定于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二十六日举行皇后册立礼 。光绪皇帝大婚时用过的喜轿就在婚礼前40天 , 即光绪十四年(1888)腊月十五日深夜 , 一场大火将太和门、贞度门和昭德门化为灰烬 。太和门在明朝叫皇极门 , 是皇帝听政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