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日激战中国东北:山上炮火烧几天得名火烧山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 中俄两国将于5月10日至6月10日 , 在中国东北联合搜寻在解放东北战斗中牺牲的苏联红军将士的遗骸 。这是两国历史上首次举行类似活动 。
至4月30日 , 俄方派到东北地区的先遣组成员结束历时十天的前期准备工作 , 他们将搜寻范围确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镇火烧山周围32平方公里 , 并根据当年的战争资料进行现场勘查 , 目前已完成阶段性工作 , 发现15至17处可能埋葬苏军烈士的区域 , 下一阶段考古学和人类学等专家将依据这些开始工作 。
采访中 , 采访人员寻访到当年苏联红军和日本关东军在这一地区交战时的两位亲历者 , 听他们讲述当年激战时的情况 。
1945年8月9日 ,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 一举击溃日本关东军 , 有力推动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苏军分东、西、北三个线路进入中国东北境内 , 东线苏军从绥芬河入境攻破日军第一道防线 , 8月12日左右进入穆棱镇的第二道防线 。中俄联合搜寻苏军烈士遗骸的区域就位于穆棱镇的火烧山 , 这是两军在穆棱镇交战中的一个战场 , 交战双方为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第五集团军190步兵师和日本关东军124师团 。
今年82岁的冀耀宗当年家就住在穆棱镇 , 当时他12岁 。冀耀宗说 , 日军飞机来了 , 到处炸 。等轰炸结束 , 镇上的大桥已经被炸坏了 , 苏军为了运输物资 , 连夜用木头把桥修好 , 轰炸的第二天再从桥上过已经变成木头桥了 。现在那座桥已经是政府后来重修的 , 不过日军炸掉的一截桥体现在还扎在河里 。
今年78岁的张克当年才8岁 , 两军交战前 , 家人带他躲到牡丹江西郊 。这场激战给他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 , 交战后的5个月左右 , 父亲带他去当时的桦林村 , 走到铁岭河的桥 , 江岸两边雪地里仍到处都能看到尸体 。
张克后来对这段历史有深入研究 , 他说牡丹江是当时日军的第三道防线 , 苏军是8月16日进入牡丹江 。从绥芬河到牡丹江直线100多公里的距离 , 苏军用了7天的时间 , 可见战争的激烈 。
据火烧山附近的农民说 , 当时苏军的坦克、大炮都上了 , 之所以成为火烧山 , 是因为两军交战激烈 , 猛烈的炮火引燃了山上的植被 , 大火连烧了好几天都没有熄灭 , 整个山就像被火烧过一样 。
冀耀宗说 , 多年后他们上山玩 , 仍能看到山上不少白骨 。因为见惯了 , 当时并不觉得害怕 。
【苏日激战中国东北:山上炮火烧几天得名火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