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男人们一喝酒为什么都喜欢划拳?

饮酒行令:男人喜欢喝酒 , 划拳是一种助兴 , 吆五喝六推杯换盏之际将酒宴气氛推向高潮 , 但是饮酒为什么要划拳 , 此俗始于何时 , 恐怕没人说得清楚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从酒令说起 。
饮酒行令是古老的饮酒方式 , 据说起源于周代 , 周人为吸取商纣王嗜酒亡国的教训颁布了历史上最早的禁酒令——《酒诰》 , 并且设立专职的令官 , 或曰“酒令” , 或曰“觞政” , 职责是维护、执行王的诰令 。此官职一直延续到战国 , 《战国策》有一个故事恰好反映了酒令官的作用 , 齐威王得到淳于髡劝谏而一鸣惊人 , 威王为犒劳淳于髡 , 当着满朝文武赐他御酒 , 淳于髡说 , 大王赐我酒 , 怎敢不喝 , 不过前有执法官 , 后有御史官 , 我心惊胆颤 , 恐怕喝不了多少就会酩酊大醉 。淳于髡所说的执法官就是酒令官 。西汉时“酒司令”就成了酒宴上临时任命的职务 , 《史记》说 , 吕后摆宴 , 命刘邦的孙子刘章为酒吏 , 刘章说 , 我是将门之后 , 若让我担任酒吏就要以军法从事 。吕后答应 , 结果刘章巧使令官职权 , 斩了吕后心腹 , 因为是酒令官 , 吕后也无可奈何 。以上故事说明 , 当时设酒令官并非行酒令 , 而是对饮酒酗酒负有监督管理重任 。但是到了唐宋时期酒令逐渐演变为饮酒助兴的一种方式 , 并且风行当时 , 这在一些文人墨客的诗词中可见一斑 。
古代的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 , 酒宴上常“当筵歌诗”、“即席作歌” , 作诗联句猜谜斗巧 , 连喝酒这种娱乐之事都要卖弄文采附庸风雅 , 用文字游戏以助酒兴 。明清时期 , 酒令又有发展 。方式也较唐宋时更为丰富 , 清代俞敦培《酒令丛抄》就载有酒令322种之多 。贫民百姓饮酒自然没有那种雅兴 , 只好用简单易学粗犷豪放的方式尽情挥洒 , 划拳就是民间流传最广老少皆宜的酒令 。它适用于婚宴、寿宴、家宴、聚会等各种场合 , 猜拳行令既烘托气氛又畅快淋漓 , 通俗易懂又便于监督 , 就是层次不入流难登大雅之堂 。其实 , 酒令在宋朝就几乎很少有人使用 , 宋人洪迈的《容斋随笔》说 , 当时的人对文雅的酒令已经完全不了解也不会使用 , 只有一些优伶还有用手打令 , 作为饮酒的游戏 。优伶打手令大概就是指划拳 。
要说喝酒的氛围还是自由随意最好 , 上面说过齐威王赐酒的故事 , 淳于髡后来还说出了自己的心声 , 他说 , 如果家中来了尊贵的客人 , 我会卷起袖子 , 躬着身子 , 奉酒敬客 , 这样的应酬 , 我最多能喝两斗 。如果朋友间交游 , 好久不曾谋面 , 忽然街头相遇 , 心情高兴 , 我大约能喝五六斗 。至于乡邻之间的聚会 , 男女杂坐 , 彼此敬酒 , 没有时间的限制 , 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 , 呼朋唤友 , 相邀成对 , 握手言欢不受限制 , 眉目传情不遭禁止 , 面前有落下的耳环 , 背后有遗落的发簪 , 这是我最开心的时刻 , 俗话说“人逢知己千杯少” , 这个时候的我喝上八斗酒也只有两三分醉意 。若天黑了酒也喝干了 , 把残余的酒合并到一起 , 大家促膝而坐 , 男女同席 , 鞋子木屐交相混杂 , 杯盘菜肴杂乱不堪 , 此时蜡烛已经燃尽 , 主人送走客人而单独留下我 , 罗衫轻解衣襟敞开 , 身体的香气阵阵飘来 , 这时的我已经酒不醉人人自醉 。所以说 , 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 , 欢乐到了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