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一鼓作气的故事和意思

全句意思是作战是靠士兵的勇气的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竭尽了 。故事源自战国曹刿.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一鼓作气的故事和意思】成语出处和典故
《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故事介绍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 。当时齐强鲁弱 。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 。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 。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 。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 。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刿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 。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 。
曹刿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 。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居高位的大官管着,你又何必参与?”曹刿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 。”
曹刿见了庄公,首先提出: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必要条件 。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 。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 。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还不可以 。”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 。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按兵不动 。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刿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一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 。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并下车细看地面齐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暸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 。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 。
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白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次击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第二次击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次击鼓,勇气变枯竭了 。敌军勇气枯竭,我们却[5]勇气十足,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 。曹刿又说:“齐国是一个大国,军力不能低估,很难推测出他的情况,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 。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 。(“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下,说明仓皇逃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