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400潜水航母:日本二战中最神奇的武器

伊400是二战时期建造的最大潜艇,日本希望它搭载三架水上飞机去执行秘密攻击任务,但是收效甚微 。三架飞机的载弹量太少,攻击效果有限,且糟糕的海况给起降飞机带来了不少的麻烦 。
尽管如此,这种潜艇带飞机的想法还是很好的,可以带小型无人机执行侦察任务 。
“潜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实践
在人类雷达发明之前,海平面上肉眼所能达到的最大观测距离还不到6英里 。对于一名潜艇艇长而言,考虑到如何更早的发现敌情和及时隐蔽自己,这实在是个大问题 。把潜艇和飞机结合起来的概念,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的 。
1914年11月,德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分别建立了自己潜艇基地,后者其目的是用装载12公斤炸弹的FF.29a水上飞机攻击英国人的水面舰艇 。由于飞机的航程有限,起初的攻击尝试都遭到了失败 。此时,驻扎在这里的德国海军U-12号潜艇艇长沃而特.弗斯特曼(Walter Forstmann)在与德国海军航空兵方面商议后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新颖的设想,那就是用潜艇装载飞机,并在离攻击目标尽可能近的海域发动攻击 。1915年1月6日,一艘搭载了一架FF.29a的德国潜艇离开码头,在距离英国海岸不到15英里的海面放下飞机 。飞机从海面起飞后直扑英国肯特郡的海军港口,令英国人大惊失色 。这次突袭行动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潜艇和飞机均安全返回泽布吕赫港 。一个全新的武器就此诞生了,这就是“潜水航母”,而潜艇上的飞机则主要用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和空中侦察 。
从1916年开始,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和法国相继开展了载机潜艇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德国人甚至秘密设计了专门用于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U-1 。这种飞机采用全木制结构,装有两个浮筒,可以折叠安装在一个直径1.8米、长7米的舱室内 。但都由于担心潜艇在水面施放飞机作战风险太大,各国因此陆续终止了研究计划 。
日本也没有落在各国后面 。利用从德国购买的U-1水上飞机,日本人仿造了自己的潜艇载机——横所(Yokosho)1-Go 。该机于1927年首飞,并搭载在日本海军伊-21号潜艇上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试验 。这是日本海军对“潜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实践 。1937年,新型的E14Y1水上侦察机诞生,这种飞机航程可达900公里,速度达246千米/小时 。该机性能指标非常优越,完全可以满足潜艇载机作战的需求,截止1943年共制造了126架 。新的水上飞机又陆续在吨位更大的伊-51、伊-5和伊-6等潜艇上进行了试验,并在二战爆发前夕陆续进入日本海军列装服役 。至此可以看做是日本海军“潜水航母”作战力量的初步建成,而这是其他国家在二战中虽有试验却未曾实际做到的 。
日本海军载机潜艇的作战活动
作为“潜水航母”概念的创始者,德国人也曾考虑将载机潜艇投入作战 。但二战期间的德军潜艇吨位均在千余吨左右,若想装载水上飞机尚有一定不足 。若是建造更大型的载机潜艇,就更容易被北大西洋海域的盟军反潜力量发现,所以采用了折中的办法——装备Fa 330旋翼机执行海上短距侦察任务 。
而在日本方面,考虑到潜艇在侦察及两栖登陆作战中的作用,早在潜艇载机试验之前,日本海军司令部就曾将其纳入到二战初期的南下进攻作战计划中去 。载机潜艇在日本海军的作战活动中大行其道,也是跟日本海军将潜艇作为与大型水面舰艇协同和远程侦察力量使用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
大战之初的日本海军潜艇力量较为薄弱,偷袭珍珠港时,日本海军仅有64艘潜艇,其中41艘是远洋型潜艇,其余都是中小型潜艇 。但大型远洋潜艇虽然航程远、航速高,但也带来可操纵性差和下潜速度慢的缺点,这一点在美军反潜力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尤其明显,日本潜艇往往在接近目标之前就会被发现和攻击 。所以,为了扩大侦察范围,能够搭载水上侦察机的大型潜艇就被日本海军加以改造,用来执行远程侦察任务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的“潜水航母”就投入了实战 。由于当时的美军情报机构对此并不知情,日军载机潜艇的作战取得了一定成功 。特别是在1942年,日本海军伊-25号潜艇使用艇上搭载的E14Y1水上侦察机向美国本土俄勒冈州投掷了燃烧炸弹,爆炸引发了小规模的火灾,但很快被当地居民扑灭 。日本海军的潜艇载机甚至从澳大利亚和印度洋水域起飞,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几个主要城市实施了空中侦察 。最远甚至曾到达马达加斯加至索马里一线的东非水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