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传承悠久的国家,每一个成语都有不同的历史典故 。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大家都听过吧,那你知不知道张冠李戴的意思呢 。这个成语字面上的意思,就算是将姓张的人帽子戴到了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
张冠李戴的成语典故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文章插图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每一个成语都有一个历史典故,比如张冠李戴这个成语,背后就是有个小故事了 。张冠李戴的意思许多人都知道,就是指将姓张的帽子戴到的姓李的头上 。但是为什么是张冠李戴,而不是李冠张戴或者是其它呢,那是因为与它背后的故事有关 。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文章插图
明代文学家田艺蘅写过一篇《张公帽赋》,里面写到有人作赋:“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所以许多人以为,张冠李戴这个成语出自田艺蘅 。其实并非如此,张冠李戴这个成语,早在明朝之前就有了 。这个成语出自武则天时的俗语“张公吃酒李公醉” 。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文章插图
张冠李戴的前身是讽刺武则天的俗语“张公吃酒李公醉”,说到是武则天宠爱张昌宗、张易之,国号也被她改为周,她的儿子李显也被废黜 。据说有一次酒宴上,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饮酒饮得高兴,而李显却独自一人喝闷酒,结果就喝醉了 。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文章插图
在唐代的时候,由“张公吃酒李公醉”演化出另外一个俗语“张公帽儿李公戴”,也是用来讽刺武则天的,表示她将自己丈夫李治的帽子戴到了“二张”的头上 。在“张公帽儿李公戴”这个俗语被流传之后,经过演变成为了张冠李戴,意思也改变了很多 。
张冠李戴的意思,比喻认错了对象或者是弄错了事实

文章插图
宋朝的时候,因为张冠李戴这个成语,还演变出了许多相似的谚语,比如“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 。许多成语和俗语中的张和李,几乎都是源于“张公吃酒李公醉” 。张冠李戴现在一般用来比喻弄错了对象,或是弄错了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