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患于未然: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阉宦最为严重的当属东汉和唐朝,尤其是唐朝,到了唐朝后期,这些宦官已经可以任意废立最为最高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唐朝的亲王看到他们甚至要站在路边行礼,天可汗的子孙竟然沦落到这步田地 。明朝的宦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王振、刘瑾、汪直、魏忠贤等等 。他们从只能干些粗活的杂役,一步步太高,到了最后,内阁大学士们也要对他们礼让三分 。他们的肆无忌惮加快了明朝的崩溃 。作为前车之鉴,清朝又是如何防止宦官专权的呢?
网络配图
一、清朝初期对宦官的限制苛刻
清朝在入关以前,宫中没有太监的存在,如果你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看到了公公们的身影,那只能说你被电视剧骗了 。
清朝入关以后,决定防照明朝的旧例在宫中使用太监,鉴于历朝历代的惨痛教训,清朝在使用宦官的初期,对他们警惕性很高 。
人数上也做了很大的限制,明朝时,宫中宦官最少的时候也在两万以上,而顺治皇帝只使用了1000名宦官 。并且对他们做出了严格的限制,平时宦官们只准干些粗重的杂事,只有四品以上的太监才可以出宫居住,并且绝对不准将宫中之事向外泄露 。
顺治12年,顺治皇帝在宫中特意设立了警示铁牌,警告大小各级宦官各司其职,不许干预政事,交结官员,越级奏报事务,否则凌迟处死 。
【防患于未然:清朝为何没有宦官乱国现象】不过顺治皇帝不是一位有眼见着实的君主,他保留了明朝宦官的十三衙门,这使得他在位时期,后宫的情况是一团糟 。他的继任者康熙皇帝在位的初期,年少无知,但成年以后立即撤销了烧钱的十三衙门 。
网络配图
二、雍正时期有所抬头,乾隆时期再次被打压
在康熙在位时期,宫中的宦官人数一共只有700多人,但是到了雍正时期增加到了2000多人,并且宦官在朝中的影响力开始抬头 。这和雍正皇帝纵容分不开,在雍正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需要宫里的宦官为其传递消息,以获取父亲康熙皇帝的欢心和信任 。在雍正登基以后,自然不能亏待这群人 。在雍正在位时期,宦官们可以说比以前好过多了 。
可惜的是雍正仅仅在位13年就撒手人寰了,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 。乾隆皇帝大力整顿了已经开始冒头的宦官们,将雍正时期几个比较猖狂的太监全部处死 。并以秦、赵、高三字为宦官的姓氏 。三字组合就是秦赵高 。以警惕自己随时防范宦官乱国的情况 。
乾隆皇帝对犯罪宦官的处罚是非常严厉的,最轻的也要罚俸三年,一般的都发配到东北为奴,有个叫高云从的宦官,在乾隆23年泄露了乾隆对黄河水利的处理情况,乾隆皇帝勃然大怒,立刻将他处以剐刑 。此外,乾隆皇帝还十分鼓励外朝大臣对宦官进行监督 。一个九品的巡检张若瀛杖责一个在外胡作非为的宦官,乾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给他连升七级直接升到了五品官 。
网络配图
三、清朝后期,宦官势力也在不断扩大
清朝的后期由于皇帝的水平下降严重,宦官的势力再次抬头 。道光时期的大宦官曹进喜伺候了乾隆、嘉庆、道光三位皇帝,在宫中影响力很大 。
各地的封疆大吏逢年过节都要给他送礼,以求自己能够多干几年;那些皇子亲王为了得到老皇帝的青睐,也对他进行拉拢 。
同治、光绪两位小皇帝在位时,他们的“母后”慈禧太后十分重新宦官,曾经派安德海前往江南一带置办龙衣,安德海一路打着她的旗号耀武扬威 。
对总管内监李莲英更是宠信有加,以至于李莲英成为清朝唯一一个数得着的大宦官 。不过,这比起明朝那些前辈们,李莲英可是差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