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国为了弘扬佛法?

早在公元433年 , 拓跋焘就瞄准了新的目标:中国北方的唯一戎狄政权:北凉 。
这次 , 拓跋焘为打击北凉国寻觅了一个标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理由:由于礼聘你们的国师佛家高僧昙无谶来平城讲经弘法而不得 , 只得出动铁骑相请 。
拓跋焘以传播佛法为名给北凉下旨 , 请昙无谶到平城讲法 , 高僧昙无谶却相信了这个借口 , 史书记载 , 昙无谶宣布返回印度 , 去寻取《大涅槃经》的后半部分 。
也许是真的 , 也许是出于免遭战火的考虑 , 此时昙无谶突然提出要回印度寻找《大涅槃经》经书的后半部 , 沮渠蒙逊便顺水推舟 , 亲自送走了这位大咒师 。
其实高僧的出走 , 是为了避免北魏与北凉一触即发的战争 。
但是 , 沮渠蒙逊却也认为昙无谶拥有异术 , 甚至认为昙无谶大咒师可以决定战争胜负及预测未来 。
昙无谶的再次西去被沮渠蒙逊利用作为拒绝拓跋焘的理由 , 这一自作聪明的伎俩终于惹恼了拓跋焘 。
其实这本就是拓跋焘寻找战争借口的引子 , 如今沮渠蒙逊正中圈套 , 于是 , 拓跋焘则开始认真的准备起征讨北凉的计划了 。
可怜的一代高僧没有想到 , 此次西行成了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旅程 , 北凉国的沮渠蒙逊在送走昙无谶后 , 又干了另一件愚蠢的事情:北凉王沮渠蒙逊也相信了拓跋焘的借口 , 竭力阻止高僧远行没能达到目的之后 , 便遵照“自己得不到便坚决毁了它”的做事原则 , 以一个帝王的铁血和冷酷 , 干掉了西行途中的昙无谶 。
事情就这么荒唐而又令人唏嘘 , 因为猜忌昙无谶西去的善意 , 怕他悄悄去了北魏 , 便派刺客将高僧干掉!不管佛经真正倡导什么 , 帝王心中自有另一套理解:不能为我所用 , 也绝不能便宜了他人 。
昙无谶的死却似乎预示着世间当真有因果报应存在:就像是在兑现高僧所传播的因果报应理论 , 又或者高僧当真身负无限神秘的密教佛法 , 也可能北凉王因此患上无法治愈的心病 , 当年4月 , 沮渠蒙逊病死于河西 , 儿子牧犍即位 。
刚即位的北凉王沮渠牧犍用联姻的方式缓解了北魏北凉两国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北凉国美丽的兴平公主被送到了拓跋焘的枕席 , 拓跋焘暂时得到了宣泄口发泄怒火 , 北凉国因此得到了暂安一时 。
但是 , 暂安就是暂安 , 拓跋焘并没有留恋床榻上美丽的北凉公主 , 还是迷恋上了北凉国更美丽的广袤草场 , 公元439年 ,  拓跋焘的北魏铁骑再次踏上北凉国土 , 并且一直没有停住进军步伐 , 直到踏破北凉都城姑藏 。
在拓跋焘大军铁骑践踏下 , 中国北方最后一个戎狄政权烟消云散了 , 北凉国正式灭亡 。客观上来讲 , 是拓跋焘结束了从西晋八王之乱起将近一百五十年北方混战的局面 , 统一了中国北方并正式结束了五胡十六国的历史 。
就在高僧昙无谶西行的同时 , 一名叫玄高的僧人也在赶往北凉 , 他全然不知那里发生了什么 , 只知道北凉有他向往的佛经议场和修禅问道的理想石窟 , 而对于失去了昙无谶的当时北凉来说 , 玄高和尚的到来仿佛佛祖的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