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大量人员物资转往后方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尽管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看到的仍是连连丢城失地 。随着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失守,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急,就在这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被称为“东方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生了 。而在这场光照千秋的大撤退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便是川人的民生公司与川地军民百姓 。
著名的民生轮船公司是四川合川人卢作孚于1925年创立,战前主要经营重庆至上海的长江航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民生公司已拥有轮船46艘,总吨位18718吨,成为我国内河航运最大的民营企业,长江航运的主力 。
抗战爆发后,卢作孚临危受命,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第二部副部长兼农产、工矿、贸易调整委员会运输联合办事处主任 。自此,卢氏放弃了预定的欧洲之行(战前曾设想到欧洲旅行考察船运业务),全力投身于反侵略战争的航运组织之中,并向他的员工明确提出了“民生公司应该首先动员起来参加战争”的倡议 。随着华北陷落,淞沪战争爆发,南京告急,武汉面临威胁,民生公司奉命集中了所有的轮船,在两个星期内将四个师、两个独立旅的川军将士,由重庆、万县等地以最快的速度输送到了武汉前线 。
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中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卢作浮出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同时兼任军事委员会下属的水陆运输委员会主任--包括民生公司、招商局等在内的所有大小轮船公司的船只均归这个委员会指挥 。主要的任务就是抢运战略物资入川 。此时,从上海、南京和华北、华中撤退到武汉的工厂设备、战略物资,大批的军队和给养,以及故宫南迁的国宝等等,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运到西南后方 。卢作孚集中川江中下游的所有轮船,在武汉保卫战的炮火硝烟中,日夜工作,紧急抢运 。
1938年10月21日,广州落入敌手 。25日,武汉沦陷,日军沿长江一线开始向西南大举进攻 。至此,中国国土精华尽失,彻底陷入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绝境 。整个国民政府抗敌武装力量,已无一个完整的师可以继续作战 。若论外援,除苏联赏赐的一点有限军援外,英美和其它所谓民主国家皆袖手旁观,几无片甲之赠 。有些巧合的是,就在武汉沦陷的那天晚上,驻美大使胡适与奉命前往美国借贷的金融家陈光甫,正在美国财政部长小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Jr.)家中拜佛求神,竭求美国方面尽快为借款求援打开绿灯,以为身衰力竭,即将崩溃的中国政府“打一剂救命针” 。而这个时候美国的战略物资如钢铁等仍源源注入日本敌国 。
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决定中国不被灭亡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是滞留在武汉西部长江岸边宜昌城内的九万吨重要战略器材——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并决定未来反攻的有生力量 。卢作孚后来在回忆这段艰难岁月时说道,那些器材是当时整个中华民族工业的精华,是国家仅存的一点元气,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了 。敌机已飞临宜昌,日军正向宜昌推进,而民生公司承担的任务,除了这九万吨极其重要和珍贵的战略物资,还有十万聚集在宜昌等待入川的军政两界要员及其部下与附属人员,外加一百万吨左右的零散物资和不计其数的难民,处境万分危急 。当时国内重量级的船运实业家是浙江巨商虞洽卿和卢作孚,虞洽卿掌控的三北轮埠公司、中华公司轮船和鸿安轮船公司更大,总吨位达到9万余吨,主要在长江下游和海面上经营 。但抗战爆发后,虞洽卿的船只大部分被凿沉于长江下游,以封锁江面,尚余的4万吨左右大船因吃水深而无法进入川江 。当时可在川江行驶的船只有24艘,其中22艘属于民生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