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历史上各朝各代之间的古人们是如何喝花酒

导读:各朝代人喝酒都喝出了时代特色,喝出了名堂,宋人也不例外 。喝酒玩政治之外,宋人喜欢喝“花酒”,以妓佐酒 。这在宋代极为普遍,可谓“无妓不成席”,没妓女佐酒掉价 。聚会是假日的重要活动 。聚会就要喝酒,这在古代成为惯例 。古人喝酒颇多讲究,如魏晋人喝酒讲究气氛,唐代人喝酒爱玩情调,宋代人则喜欢喝“花酒” 。
汉代酒店的“陪酒女郎”
中国早在先秦前街头已有酒馆 。《鹖冠子·世兵》有“伊尹酒保,太公屠牛”之说,伊尹是夏代人,被视为“中华厨祖” 。所谓“酒保”,就是店小二 。在汉代,餐饮业很发达,酒馆经营者颇有创意,常把酒坛放在店前垒起的高台(垆)上做广告,垆前还站着“促销小姐”揽客,人们喜欢光顾街头酒馆 。当年最有名的“促销小姐”,当是卓文君了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才子司马相如与美女卓文君私奔后,变卖了车马等物,在四川临邛开了个小酒馆,“文君当垆,相如涤器”,司马相如洗盘子,卓文君在店前的酒坛旁揽客 。汉代的酒馆为了吸引消费者,一般都会用年轻漂亮的女孩子做服务员 。汉乐府诗《陇西行》中就描写了一位“陪酒女郎”,此女长得相当漂亮,时称“好妇”,既陪酒,又赔笑: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 。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 。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漂亮又热情的“女招待”,常遭到“性骚扰” 。诗人辛延年的《羽林郎》,就记述了霍将军的门人冯子都,仗势调笑当垆卖酒的美女胡姬 。胡姬当时只有15岁,冯子都对胡姬动手动脚的,还送了面镜子给胡姬 。但胡姬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女孩,卖酒不卖身,结果当场翻脸,警告冯子都:“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
魏晋人喝酒讲究“气氛”
魏晋时期并非中国酒文化的繁盛期,由于时局多动荡,生产遭到破坏,酒禁一度极严厉 。《魏书·刑法志》载,北魏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曾规定“酿、沽、饮,皆斩之” 。这只是一时之禁,更多的时候还是放开的 。魏晋人喝酒已不再是单纯的饮食行为,而是一种文化 。有条件的人喝酒颇讲气氛,往往以歌舞助兴 。曹植《箜篌引》就描绘了当时边饮酒边欣赏歌舞的场景:“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奏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引过三爵,缓带倾遮羞 。”
那时大多达官贵人家中都养有艺妓,这些艺妓各有特长,专为客人演奏、跳舞、陪酒 。负责陪酒的艺妓,称为“酒妓” 。赏歌舞,让酒妓陪饮,在贵族中间很流行 。曹魏时雒阳令郭珍居财巨亿,聚会时常安排数十名美女陪酒 。魏文帝曹丕大开眼界,在《典论》描绘当时的情景说,那些美女“盛装饰,被罗縠,破之,袒裸其中,使进酒” 。
晋武帝司马炎的母舅王恺,宴请必让家里的艺妓出场,《晋书·王导传》载,王恺“使美人行酒,以客饮不尽,辄杀之” 。客人若没喝光,艺妓会遭杀身之祸 。酒还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如嵇康、阮籍等文化名人,都希望从酒中寻找精神家园 。宋人叶梦得在《石林诗话》说,晋人多言饮酒,有至沉醉者,未必意真在于酒,盖方时艰难,人各怯祸,惟托于醉,可以粗远世故 。这也许就叫借酒消愁吧!
唐代人喝酒爱玩“情调”
唐代的达官贵人、普通文人和布衣百姓,都爱光顾酒肆 。刘禹锡《百花行》诗说:“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 。”长安城繁华热闹的东、西二市,酒肆林立,可谓是“酒吧一条街” 。中唐以后,酒肆开到了住宅小区“坊里”里,生意好得连皇宫都常派人来买酒 。贞元二年(786年),宫里无酒,唐德宗李适便派人到街头酒店买酒喝 。《资治通鉴》记载说:“时禁中不酿,命于坊市取酒为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