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埠以后,农田减少,“耕夫织妇尽弃其业,而趋工场” 。19世纪70年代,虹口沿江船厂、货栈、码头,工人多为广东、宁波人 。1924年,对一家纱厂工人调查,上海本地人占12.1%,外地人87.9%;对815名邮政工人调查,上海本地的占12.9%,外地职工占81.1% 。
上个世纪30年代起,移民到上海大多投亲靠友,进入同乡所在的行业,形成上海行业经营者和就业者的地域性 。广东人经营烟草、鸦片和洋杂货业居多,安徽人经营茶叶和丝绸业多,江、浙、晋商人经营银钱业,湖南人开酒店,浙江绍兴人开煤店柴行多,山东人卖高脚馒头饼,苏北人开理发铺等 。
日商纱厂女工主要来自苏北和安徽,华商纱厂、面粉厂以无锡和上海本地人为多;丝织业大多来自浙江和苏南农村,居首为浙东的嵊县、东阳,次为湖州、义乌、诸暨等地;航运业以广东、天津、宁波人见多,码头和运输业则主要来自苏北;市政公用业很多来自湖北、河北等地 。警察大多招自河北、山东 。铜工以南京人居多,铁工、翻砂工、冷作工多为广东人,木工、木模工则以宁波人、广东人居多 。
解放前,在上海无根基、无文化或文化程度低的外来移民大多以打短工、摆地摊、拣垃圾度日 。就业以进外资公司和工厂光彩 。就职政府和公共服务事业令人羡慕 。海关、邮局工资高,待遇好,管理正规,职业稳定,被公认为“金饭碗”、“银饭碗” 。
解放后,当工人成为大部分青年人的就业期望 。“吃公家饭”成为就业的主要导向 。受时代号召,1966、1967两届余留毕业生和1968、1969两届毕业生共50.7万人全部动员上山下乡,俗称“一片红” 。社会上对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的选择看法是到农场比插队好 。在到农场的去向中,优先考虑上海市郊农场,其中在复兴岛和奉贤的农场比较抢手,崇明岛农场次之 。再是考虑在江苏省的上海大丰农场和在安徽省的上海黄山茶林场 。
1977~1982年,上海共安置156.3万人就业,其中103.7万人为城镇待业青年和回沪知识青年 。进入80年代,市民择业仍受计划经济年代影响,以选择单位为重,进国营单位算是正式就业 。上个世纪90年代起,劳动力市场形成,国营企业大批职工下岗,职业流动加快,择业开始不在乎国有单位的“铁饭碗” 。创业当业主的越来越多 。临时工、家庭手工业等非正规就业被社会接受 。希望到机关工作的增加 。年轻人向往受雇于外资企业 。199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项关于社会意向的调查研究显示,市民希望受雇于外资企业的比例最高,选择企业的排序为欧美国家、中国香港、日本、中国台湾地区等 。
【上海人曾经的金饭碗、银饭碗:海关、邮局待遇好】
- 对牛弹琴的典故成语对牛弹琴是什么意思
- 程门立雪的故事
- 是告白暗语 180231是什么意思,是ILOVEYOU的意思
- 蝗虫的天敌介绍 蝗灾时蝗虫真的吃人吗,根本就不会吃人
- 只剩一颗头 熊出没最恐怖的一集,光头强身体不翼而飞
- 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1977年的尼克松水门事件,尼克松被自己弹劾
- 周深为什么是女声,天生独天得厚的“女低音”嗓音让他备受关注
- 胆小慎入 《十宗罪》中玉米男孩的真实案例,患上皮肤蝇蛆病
- 鬼吹灯搬山道人和其他3大派的区别,最后的首领是鹧鸪哨
- 最狠的几张深海恐惧症测试图,能坚持看完的心理都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