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传统艺术苗族剪纸的是怎样流传下来的

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 。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 , 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 。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 , 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 , 社会发展缓慢 , 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 。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 , 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 , 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 , 外界人知之不多 。
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 , 历史悠久 , 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 。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指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 , “姑姑叫嫂嫂 , 莫忘带针线 , 嫂嫂叫姑姑 , 莫忘带剪花 。”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 , 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 , 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 , 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 , 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 。
【苗族传统艺术苗族剪纸的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刺绣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 , 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 , 一般都能自画自剪 , 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 , 就向别人讨要 。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 , 在剪纸流行地区 , 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 。这类卖剪纸的妇女 , 由于趋于专业化 , 剪艺好 , 刀法熟练 , 制作精致 , 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 。
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 , 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 。苗族刺绣一直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 , 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 , 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 。
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 , 相同的语言 , 相同的服饰及发式 , 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 。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 , 代代相袭 , 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 , 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 , 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 , 更是一种思维定势 。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 , 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 , 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 , 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