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真相: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因被自家谋士暗算?

曹操一方面想做仁君,另一方面却又连小臣刘馥都容忍不了,在横槊赋诗时倚酒将他刺死 。(仅因直言诗句不吉:“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如此类推,曹操还能听得进程昱、二荀的逆耳忠言吗?幸好三位谋士先知先觉,提前疏远了曹操,不然早已死无葬身之地 。再类推,曹操一旦当了皇帝会怎么样呢?所以他的劝降战略不过是“王莽谦恭未篡时” 。
想当初官渡之战郭嘉是“十胜十败说”,荀彧也是三番五次谏议曹操坚持到最后 。世事难料,转眼间主、臣就从互助互信变成了互离互弃 。这就是不可抗拒的对立统一规律 。
程昱想在曹操失败后崛起,可惜不得其时既然三位幕官决计要抱团反曹,但为什么程昱又要在庞统献连环计之后,以及东南风刮起之后提醒曹操预防火攻呢?这中间可是大有深意,堪称倒戈反主的经典 。
第一,程昱利用曹操听不进谏言的逆反心理稳住他,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错误决策 。由于程昱不是第一谋臣,加之曹操现已高高在上,所以程昱料定他必然心存逆反(与前文提到的杨修一样) 。比如曹操在听到火攻的警示之后说:“凡用火攻,必藉风力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若彼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曹操在做了这番主观思考之后,当然就不会怀疑庞统了,甚至认为只有他才能解悟大隐士庞统的奇谋 。庞统也确实夸奖过他:“丞相用兵如此,名不虚传!”曹操心说,庞统是比伏龙诸葛亮还要强得多凤雏,有了他相助,你们就不必多虑了 。谋士们便旋即拜伏曰:“丞相高见,众人不及 。”意思是——军中无戏言,您可别反悔哟!
【探索真相:赤壁之战曹操落败因被自家谋士暗算?】正因为前面程昱反向强化了曹操的思维定势,所以当东南风真刮起时,他仍死要面子说:“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为怪?”心说,这种小概率的风是捉摸不定的,并无实战应用价值,风头会随时转向 。然而,他也不想想,对这一“不足为怪”的天气常识为什么当初谋士们都不提及呢?都只夸“丞相高见”呢?可见此曹丞相已不是彼曹阿瞒了,已不再拒绝任何形式的奉迎 。
顺便要解释的是,曹操在冷落身边谋士的同时,还玩出了一个人力资源新花招,那就是临时聘用外来的谋士 。他以为只要给足面子或金钱,任何人都能收买 。并且这种雇佣兵不会与自己抢功,还可以随时解雇 。他此前也确实屡试不爽,比如关羽出于感恩就为他解了白马之围,斩颜良诛文丑;许攸就为他献了偷袭乌巢之计 。但曹操没有料到世上还有用声色货利、虚情假义不能收买的人,哪怕是一瞬间,比如徐庶、庞统 。权术给曹操带来了一时的成功,更给他带来了不可挽回的失败 。赤壁之后的曹操是既不敢相信身边的人,也不敢相信外来的和尚,赶尽杀绝之后,司马懿夹缝而生 。
第二,程昱是谋士兼政治家的复合体 。在司马徽的四个主要学生(或朋友)中,智谋从高到低的排名是庞统、诸葛亮、徐庶、程昱 。相互之间的差异理论上是“十倍”,实际是西川级、荆州级、樊城级、东阿县级 。其中庞统和徐庶是纯粹的儒家谋士,既孝又忠,诸葛亮和程昱(包括司马徽)则是胸存王霸之志的儒法混的谋士,也就是说郭嘉、二荀反曹是为了拥刘备,程昱、诸葛亮则是为了拥自己的家族(具体说诸葛亮是想扶诸葛均称帝) 。诸葛亮是“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 。在当时的社会只有想当皇帝才是不能外露的“异志”,其它自比管仲、乐毅、吕望、张良都无大碍 。小说对程昱虽然没有这方面的描述,但从他的行为可以判断,比如他利用徐庶的至孝陷害其母子,就是非常阴损的权谋,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对主子也必定不忠(这是古代的人性逻辑,如能孝必忠、有机巧者存机心) 。与之对应,孔明则是利用庞统对刘备的至忠加以谋害 。由于“三国”时期的人心和战争形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所以忠谋士大都职业生涯不长,他们不是被主子清除,就是被兼通智谋和权术的同类算计 。近似于现在的高分低能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