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过端午:梁实秋戏称粽子节汪曾祺吃十二红( 三 )


父亲那时爱跟我们讲端午节的来历 , 讲屈原 , 讲他投水的那条汨罗江 , 讲人们包了粽子投到水里是为了喂鱼 , 鱼吃了粽子 , 就不会吃屈原了 。我那时一根筋 , 心想你们凭什么认为鱼吃了粽子后就不会去吃人肉?我们一顿不是至少也得吃两道菜吗!吃粽子跟吃点心是一样的 , 完全可以拿着它们到门外去吃 。门楣上插着拴着红葫芦的柳枝和艾蒿 , 一红一绿的 , 看上去分外明丽 , 站在那儿吃粽子真的是无限风光 。我那时对屈原的诗一无所知 , 但我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诗人 , 因为世上的诗人很多 , 只有他才会给我们带来节日 。
苏童:怀念祖母在我脖颈上挂“小脚粽”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 , 深情回忆起了祖母去世前不停的包粽子的往事 , “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 , 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祖母贫苦一生 , 留给孩子的东西 , 也不过是一捆一捆的旧粽叶 , 挂在门楣上沙沙沙地响 。
迟子建
苏童笔下的端午节: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 。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 , 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 , 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 。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 , 挨祖母骂了 , 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 , 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 。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 , 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 , 塞紧包好 , 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 。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 , 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 , 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 , 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祖母挎着竹篮走过横七竖八的村弄 , 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 。我跟着她 。我们站在湖边的黄沙地上望着四处可见的苇丛 , 然后赤脚涉过一片浅水 , 走进最南面那丛芦苇里 。祖母喜欢这里的粽叶 。
在长长的秋天里 , 我在祖母留下的旧粽叶下面出出进进 , 总能闻到白羊湖边芦苇的清香 , 春天那个祖母的季节就浸润着这股清香 。我料定在每年的端午节 , 祖母还会将温暖的手伸向我 , 在我的脖颈挂上那只用红线扎紧的“小脚粽” 。我挂着这只粽子跨出家门 , 走过村弄 , 在白羊湖一带燕子样掠过 。走过春天走过秋天 , 即使在白羊湖外面的世界里 , 祖母的粽子也会留下永恒的清香 。祖母的坟在白羊湖边 。坟上长着一株娇黄的迎春 。没有青草 , 青草还没有长出来 。
张恨水:“粽”与“中”谐音有“高中”的好彩头
“粽”与“中”谐音 , 自古以来就有“高中”的好彩头 。端午节正值毕业季 , 小小的粽子饱含着父母对子女殷切的期盼 。张恨水在《现代青年》一文中 , 也描写了一段有关粽子的故事 。
张恨水笔下的端午节:
倪洪氏斟了两杯茶 , 让他爷儿俩坐着 , 把粽子和糯米糕移了过来 。计春笑道:“这一早东西都预备好了 , 多谢干娘费心 。天还没有亮 , 你先吃两个粽子罢 。”
倪洪氏一伸手 , 就拿了一个粽子 , 将棕箬剥了 , 用筷子夹了蘸好了糖 , 然后送到计春面前来 , 笑道:“恭喜你今天毕业 , 不要忘了高中 , 高中 , 粽子总是要吃一个的 。这是好口气 , 以后你还要高中呢 。”计春接了粽子吃着 , 笑道:“干娘还是这种旧脑筋 , 以为读书的人 , 都是像从前三考一样 , 赶考中状元 。我和爹爹早说好了 , 初中毕业以后 , 我就去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