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乱世三国第一谋士是谁?( 二 )


曹操的这一声叹息或者说捶胸大哭被毛宗岗父子批得狗血喷头 , 而且把这一哭和宛城之战哭典韦联系起来了 。战宛城的故事 , 我们在《鬼使神差》那一集(第八集)讲过 , 就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 , 由于曹操自己的失误 , 刚刚投降十几天的张绣 , 采用谋士贾诩的计谋突然反叛 。猝不及防的曹操靠着典韦奋不顾身拼力死战才逃得性命 , 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爱将典韦却均在战斗中身亡 。事后 , 曹操设祭 , 祭奠典韦 , 痛哭流涕 。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 , 曹操是这样哭的:“吾折长子、爱侄 , 俱无深痛 , 独号泣典韦也!”于是他身边的那些将士都十分感动(众皆感叹) 。
这真可谓“曹操版”的“刘备摔孩子”了 。刘备摔孩子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 就是赵云在长坂坡救回阿斗后 , 刘备把那孩子往地上一扔 , 说“为汝这孺子 , 几损我一员大将” , 惊得赵云扑翻在地 , 哭着说非肝脑涂地不可 。你看 , 曹操是不哭爱子哭爱将 , 刘备是不疼爱子疼爱将 , 结果都让将士们感激涕零 , 真是异曲同工 。
同样 , 哭典韦和哭郭嘉也有得一比 。毛批说 , 曹操以前哭典韦 , 后来哭郭嘉 。哭典韦之哭 , 是为了感动众将士;哭郭嘉之哭 , 是为了羞愧众谋士 。“前之哭胜似赏 , 后之哭胜似打” , 真想不到奸雄的眼泪 , 居然“既可作钱帛用 , 又可作挺仗用” 。于是毛宗岗父子冷笑一声说:“奸雄之奸 , 真是奸得可笑 。”
这个批语当然很精彩 , 只可惜曹操哭典韦的话 , 哭郭嘉的场面 , 和“刘备摔孩子”一样 , 都是小说家言 。没错 , 为典韦治丧时 , 曹操确实亲临哭祭 , 但没有说过“吾折长子、爱侄 , 俱无深痛”的话 。曹操也确实说过“郭奉孝在 , 不使孤至此”的话 , 但并没有捶胸大哭 。我们也不知道他是在什么场合说的 , 有没有众谋士在座就更不知道 。那个场面是罗贯中的演义 , 靠不住的 。也就是说 , 毛宗岗父子批的是小说中的曹操 , 不是历史上的曹操 。
历史上的曹操并不可笑 。他的叹息 , 也未必是为了“愧众谋士” 。事实上 , 曹操赤壁失利 , 有多方面的原因 , 主要责任并不在谋士 。何况曹操的谋士也并不无能 。比如孙刘的联盟 , 就早已有人料定 , 这个人就是程昱 。曹操在夺取荆州以后继续顺江东下 , 也有人反对 , 这个人就是贾诩 。可惜“太祖不从 , 军遂无利” 。可见 , 曹操的谋士是尽责的 , 也是称职的 , 他怎么会借口怀念郭嘉来“愧众谋士”?
那么 , 曹操又为什么要叹息呢?实际上曹操是在叹自己命苦 , 过早失去了郭嘉 。《三国志·郭嘉传》说:“太祖征荆州还 , 于巴丘遇疾疫 , 烧船 , 叹曰:‘郭奉孝在 , 不使孤至此!’”也就是说 , 如果郭嘉还活着 , 事情就不会这样了 。
怎么就不会这样呢?因为郭嘉是军事天才 。他“深通有算略 , 达于事情” , 总能随机应变 , 当机立断 , 而且神机妙算 , 出奇制胜 。比方说 , 曹操三战吕布 , 士卒疲倦 , 准备撤军 。郭嘉力主再战 , 而且断定再战必胜 , 结果吕布被擒 。曹操征伐袁谭、袁尚 , 连战连克 , 诸将主张再战 , 郭嘉主张撤军 , 结果袁谭、袁尚兄弟祸起萧墙 , 曹操渔翁得利 。曹操战袁绍 , 有人担心孙策趁机偷袭许都 , 郭嘉说来不了;曹操征乌丸 , 有人担心刘表趁机偷袭许都 , 郭嘉说不会来 。结果呢?和郭嘉预料的完全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