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多事之秋的典故出自哪?

“多事之秋”与我国古代多在秋天兴兵有关 。我国古代的执政者 , 特别是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君主 , 多讲究在秋天发动军事行动 , 在不违农时 , 不伤民力的前提下获取军事利益 。军事行动自然决定国家的生死存亡 , 那么常常在秋天进行军事行动的特点 , 似乎成为“多事之秋”一词最好的注解 。
【多事之秋是什么意思多事之秋的典故出自哪?】来历
“多事之秋”一词大概源于诸葛亮的《前出师表》 , 原话是“今天下三分 , 益州疲弊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在这句话中 , 明显是用秋季形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 , 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 , 必须谨慎行事 , 否则一步走错 , 步步错 。
“多事之秋”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悲秋的文人心理有关 , 秋天常常是引起人们忧愁的季节 , “愁”字就是人们“心”上的“秋”嘛!有人这样解释 , 秋天草木凋零 , 生机勃勃的世界即将进入死寂一般的冬眠状态 , 与一个人年老体弱、风烛残年相似 , 触景生情 , 人们因而伤感 。唐朝诗人刘禹锡写道“何处秋风至 ,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 孤客最先闻” , 宋朝诗人辛弃疾有诗“而今识尽愁滋味 , 却道天凉好个秋” , 清末民族女英雄秋瑾的绝命诗也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 , 说的都是这种现象 。现代医学证明 , 在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叫松果体的腺体 , 分泌一种叫做“褪黑激素”的物质 , 这种物质诱导人们入眠 , 还使人消沉抑郁 。褪黑激素会抑制人体中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激素的作用 , 使后者的生理浓度相对降低 。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等是唤起细胞工作的激素 , 它们相对减少后 , 人们就会情绪低落 , 多愁善感 。松果腺体分泌褪黑激素的生理过程受阳光调节 , 阳光照射可减少松果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量 。秋凉之后 , 常常天气阴沉 , 阳光少而且弱 , 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 , 人们因而产生伤感情绪 。
“多事之秋”来源于我国民间对秋天的感受和认识 。我国是农耕民族 , 衣食住行 , 几乎都来自气候的恩赐 。庄稼无水不收 , 但秋天农作物渐渐成熟 , 已不再需要太多的雨水 , 阴雨频繁反而影响作物成熟 , 造成籽粒空瘪 , 品质下降 。到收割的时候 , 更是需要晴朗天气 , 以便于凉晒打场 , 此时秋雨连绵则严重妨碍人们收获 , 甚至毁掉丰收在望的庄稼 , 导致籽粒发芽或霉烂变质 。不幸的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好属于秋雨型气候 , 特别是中原一带 , 秋天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入侵 , 与逐渐退缩的暖湿气流交汇于此而形成降雨天气 , 因而秋季降雨常占全年降雨总量的六成以上 。唐朝诗人李贺的名句“女娲炼石补天处 , 石破天惊逗秋雨” , 说的就是这种气候特点 。这种多事的秋天无疑是人们最担心的事情 , 因为秋天的收获是一家人全年的口粮所在 。对于春夏季节的灾害 , 人们至少还可以通过补种一些生长期短的小秋作物挽回部分损失 , 而秋天的灾害则再无机会补救 , 一旦遭遇 , 全家人就只好准备背井离乡逃难了 。由此看来 , “多事之秋”的确是“危急存亡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