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有哪些传统又特别的节日

三月三
三月三是广西汉、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民族最隆重的节日,2014年确定为广西传统习惯节日并放假两天 。其中“三月三”歌圩普遍流行于壮族地区,其中尤以红水河、左右江流域最为常见 。每场歌圩人数少则几百人,多则数千甚至数万人 。在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一些汉族地区,农历“三月三”这一天,家家户户制作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杀鸡宰鸭,喝酒庆贺,采取不同方式欢度这个节日,有些地方比过春节还隆重 。
春节
壮族的春节从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三天,但初三至初五仍算春节期 。它是壮族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起就开始做准备,家家户户搞卫生、缝制衣裤、购买年货、张贴对联、制作糕点、杀猪、包粽子、放鞭炮、穿特殊的服装 。春节又是个团圆的日子,凡是在外面工作的人,一般都赶在年三十之前回家团聚,吃团圆饭 。春节期间,除了走亲访友,男女青年多去参加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演戏等文娱体育活动 。除夕家家杀鸡杀鸭,蒸制扣肉、粉精肉,制作叉烧肉等等 。晚饭的八道菜中少不了“白斩鸡”,有老人的家庭,会炖猪脚、炖整鸡 。米饭要做得很多,剩到第二天吃,象征着富裕 。年三十晚家家都要守岁,直到半夜鸡叫,燃放鞭炮,除旧迎新 。
初一初二
【壮族的传统节日:壮族有哪些传统又特别的节日】凡来客必吃粽子 。壮家的粽子是较高贵的食物 。粽有大有小,大的一二斤重,小的二三两,还有一种叫“风莫”(特大粽子)的,重达一二十斤 。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但要有馅儿 。馅儿是由去皮的绿豆、半肥不瘦的猪皮拌上面酱制成,挟在粽心里,煮熟后,其味之香堪称一绝 。
陀螺节
在广西壮族聚居的地方,每年都举行一次有名的体育盛会——陀螺节 。时间是由旧历年除夕前两三天至新年正月十六日,历时半个多月 。陀螺,壮语叫“勒江”,它有大有小,有轻有重 。有大如河田柚的,重一斤左右,有小如鹅蛋的,也有二三两 。制作陀螺一定要选用质地优良的坚木 。它的“头”要圆滑 。“打”的时候,用两三尺长的麻绳一圈一圈往上缠,一直缠到自己认为适当的地方,再用右手的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麻绳的尾端,迅速往地面一旋,陀螺就“呼呼”地转动起来 。质量好的陀螺,再加上旋的技术高明,转起来长达七八分钟才倒下来 。比赛打陀螺更是热闹非凡,获第一名者荣称“陀螺王” 。据说打陀螺自兴起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
陇端节

陇端节,是云南文山富宁县及附近壮族的传统节日 。“陇端”(壮语,赶田坝之意),是壮语译音,意为到宽阔平坦的地方去相聚 。相传这个节日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原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侬智高于公元1052年4月起兵反对宋王朝的事迹 。陇端节已发展成为富宁县以及邻近一带壮、瑶、苗、彝、汉各族人民进行物资交流,共同欢庆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北宋年间侬智高率众揭竿而起,取得节节胜利,建立“南天国”,自称“南天王”,克南宁,破钦州,打广州 。后来义军失利,退守富宁 。北宋统治者为平息农民起义,削弱起义军力量,把壮族遣散到贵州等地 。临别前,人们纷纷集会,伤心叙别,嘱咐乡亲们来年归来团聚 。此后,每年农历三月,客居他乡的壮族人民返乡归寨同亲友团聚 。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陇端”节 。陇端节从农历三月二十五日开始,历时三天 。节前,作为东道主的村寨,杀猪宰牛,在田坝上搭戏台,做好接待客人的食宿安排 。届时,姑娘们穿上衣角、袖口镶着银排和绣有花边图案的无领斜襟上衣和蜡染统裙,戴上壮锦胸兜,脚穿绣花鞋,各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英姿勃勃的小伙子与姑娘们相聚,载歌载舞,直到日落 。仍有余兴者还可随姑娘进寨继续对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