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的来历:为什么春节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

【压岁钱的来历:为什么春节长辈要给小辈压岁钱?】导读:压岁钱,汉族年俗,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 。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 。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胜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一般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分给晚辈,表示压岁(压祟) 。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 。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
在嘉兴府有一户姓管的人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掌上明珠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逼着孩子玩 。孩子用红纸包了八枚铜钱,拆开包上,包上又拆开,一直玩到睡下,包着的八枚铜钱就放到枕头边 。夫妻俩不敢合眼,挨着孩子长夜守祟 。半夜里,一阵巨风吹开了房门,吹灭了灯火,黑矮的小人用它的白手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竟裂出一道亮光,祟急忙缩回手尖叫着逃跑了 。管氏夫妇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 。大家也都学着在年夜饭后用红纸包上八枚铜钱交给孩子放在枕边,果然以后祟就再也不敢来祟害小孩子了 。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由八仙变的,在暗中帮助孩子把祟吓退,因而,人们把这钱叫“压祟钱” 。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称为“压岁钱”了 。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 。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 。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 。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炮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 。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 。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