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秦始皇陵墓遗留的历史谜案

导读:秦始皇从13岁起就开始修建陵墓,谁也不知道这么小年纪的他心里究竟藏有哪些想法 。历经多年的陵墓直至秦始皇葬入其中,算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可是秦陵地宫也就此尘封,至今未曾挖掘,其中究竟埋藏着哪些历史谜案呢?
网络配图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 。《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 。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 。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 。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 。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 。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 。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 。《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 。”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 。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 。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 。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 。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 。封土底边为长方形 。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为陵园工程的初期阶段 。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 。初步奠定了陵园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这9年当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 。
《史记》记载:“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 。”经过数10万人9年多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主体工程 。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二年冬,历时3年多是工程的最后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从事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工作 。尽管陵墓工程历时三十七八年之久,整个工程最后仍然没有竣工 。当年爆发了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领袖陈胜、吴广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千米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县新丰镇附近) 。
面临大军压境、威逼咸阳之势,秦二世这位未经风雨考验的新皇帝惊惶失措,情急之下召来群臣商讨对策,他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向群臣发出了“为之奈何”的哀求 。一阵沉寂之后,少府令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兵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 。”惊魂未定的二世皇帝当即迎合,拍板决定由章邯直接率领修陵大军回击周文起义军 。至此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中止 。
【揭秘:秦始皇陵墓遗留的历史谜案】网络配图
秦陵工程设计者不仅精心选择了一处风水宝地,对陵园总体布局的设计更是颇具匠心 。这么用心修建陵墓,究竟为何?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 。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 。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 。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