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起缘于一起后妃争宠的惊天惨案!重阳节由来( 二 )


后来,吕雉竟然让她自己的皇帝儿子刘盈来看,吕后告诉刘盈,刘盈得知“人彘”就是戚夫人时,大惊失色,泪流满面,暗自说道:“太残忍了!哪里是人做的事,太后如此,我还凭什么治理天下!”他万万没有想到,母亲毒杀了弟弟还不罢休,就连弟弟已无还手之力的生母都不放过 。他更不能相信,当年明眸善睐艳盖宫掖的戚夫人、弹琴击筑吹笛作歌唱《上灵》、腰肢袅娜翘袖折腰为舞的戚夫人,会变成一个怪物 。刘盈天性温和懦雅,受不住惊吓,从此一厥不起,天天借酒浇愁,不理朝政,七年之后,年仅23岁的刘盈便驾崩了。
吕雉在摧残戚夫人的同时,将戚夫人身边侍女驱逐出皇宫 。当时,戚夫人的贴身侍女贾氏被逐出皇宫后,嫁与一位贫民为妻 。于是,贾氏便把皇宫中重阳日的活动项目带到了民间 。到了九月九日,贾氏不仅自己在家中佩戴茱萸、做重阳寿糕、饮菊花酒,还对周围的百姓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从此重阳的风俗便在民间逐渐地流传开了 。于是,才有了天下同庆的重阳节 。
三国时期,开始有了“重阳节”名称的记载 。据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东晋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 。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 。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 。三国魏晋,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而在汉族古代奉俗中,菊花一直是长寿的象征 。
直到了唐朝时期,重阳节开始被定为正式节日 。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并且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的风俗活动 。唐朝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山登高》一诗中描述了和朋友在重阳节登高远眺的景象:“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最脍炙人口的重阳诗当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两宋时代,重阳节更为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节的盛况 。《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 。明清两朝,皇宫中宦官宫妃从初一时就开始吃花糕 。九日重阳,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览胜,以畅秋志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诗中写道:“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借重阳节之日,这位爱国诗人抒写着身事、家事、国事的情怀 。重阳明志,已成为有识之士的过节的重要活动 。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中国政府在1989年将每年的这一天定为“老人节”、“敬老节” 。2012年12月2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从此,法律赋予了重阳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活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