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

公元785年 , 唐德宗准备封大臣张延赏为宰相 。然而在拜相诏令即将下发之时 , 当时的“天下第一名将”李晟跳出来反对 , 言辞激烈 , 德宗只得作罢 。
【女子引发的一场国难:将相失和致唐军兵败吐蕃】为何李晟要反对张延赏拜相?说白了 , 就是因为一个营妓 。这个妓女生于何年、死于何月 , 是倾国倾城、风华绝代 , 还是能歌善舞、精通书画 , 史书均无记载 , 甚至连李晟、张延赏二人与其发生关系的来龙去脉我们也不得而知 , 只知道她叫高洪 , 是成都军营里的一名妓女 。六年前 , 张延赏还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的时候 , 吐蕃和南诏联合进犯西川 。当时的李晟也是节度使 , 受朝廷委派 , 从别处赶来西川 。刚来时 , 张、李二人主客关系处理得不错 , 相处还算融洽 。但是很快 , 李晟在带兵打仗、捍卫国土之际 , 阴差阳错地认识了高洪 。稍后 , 李晟抓住机会 , 率军出击 , 很快大获全胜 。趾高气扬的李晟凯旋时 , 偷偷带上了高洪 。但保密工作没做好 , 事情让张延赏知道了 。张气得暴跳如雷 , 立刻派部队将高洪追回 。高洪本就是张延赏的 , 李晟不得不给 。人是要回来了 , 但是李、张二人的梁子由此结下 。于是当皇帝要拜张延赏为相之时 , 已身为中书令(名义上的宰相)的李晟坚决反对 , 由于他强大的影响力 , 反对有效 。这件事使得李、张二人的感情自然更加“深厚” 。一个营妓引发了两个男人的冲突 , 如果这两个男人都是普通百姓倒也罢了 , 问题是这两个男人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 , 问题就不再简单 。
这个时候 , 李、张二人的老板唐德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德宗知道自己的两个得力助手不但面不和 , 心也不和 , 多多少少感到压力 , 就一直寻找机会想摆平此事 。一次宴会 , 德宗又跟李晟、张延赏二人说了一通“夫妻和则家兴 , 将相和则国兴”的大道理 , 看着二人似乎上套了 , 就拿出一段非常名贵的绸缎 , 让二人分别系上 , 以表示和解 。既然皇帝出面了 , 用绸缎打个结又不费多大功夫 , 于是二人都照办了 。李晟意犹未尽 , 拍拍胸脯大嚷:“为表示诚意 , 我愿和张大人结为亲家 。”皇帝一听非常高兴 , 还是兵哥哥爽快啊!他以为新版的“将相和”即可发行上市呢 。可是张延赏却远远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风度——他断然拒绝!李晟和皇帝面面相觑 。矛盾不但没有化解 , 反而严重恶化了 。照理说 , 作为领导的唐德宗 , 如果想继续重用二人 , 今后还得努力做一番协调工作 ,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他不但没有做 , 而且在将相相争时还袒护张延赏 , 或许因为他看张延赏比较顺眼吧 。既然将相无法和平共处、互惠互利 , 他就应该明白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应该将“鱼”置于他处 , 绝对不能使其影响“熊掌”发挥正常功能 。可是很遗憾 , 他也没有这么做 。
最后 , 张延赏还是成了宰相 。在对吐蕃的战争中 , 李晟不断获胜 , 但是由于德宗对李晟功高震主的疑虑以及张延赏的谗言 , 李晟的虚衔不断被拔高 , 然而实权不断地被剥夺 , 多数时间里只是按时朝见而已 , 山呼“万岁”之后便靠边站了 。对于这种将相不和、君猜臣忌的情况 , 敌人的嗅觉往往是最灵敏的 。机会不容错过!吐蕃遂派遣使者向德宗请和 , 李晟坚决反对 , 理由是凭他几十年的经验 , 深知“戎狄无信 , 不可许” 。宰相张延赏则抱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的信条 , 极力驳斥李晟的意见 , 主张和谈 。德宗呢 , 他素来对吐蕃抱有好感 , 而张延赏又素来是他最亲密的战友 , 自然同意会盟 。可是就在双方相见 , 歃血盟誓 , 然后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载歌载舞的时候 , 吐蕃突然撕下化装舞会的面具 , 把唐朝官吏抓的抓、杀的杀 , 唐军措手不及 , 几乎全军覆没 , 血流成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