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

2014年 , 中国考古又有一批重要发现 , 或改写了历史 , 或纠正了文献记载的失误 , 或增添了新的实物资料 。考古发掘有许多是跨年度进行的 , 准确的结论有待于考古发掘的结束和研究的进展 。
1.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
2.宁夏青铜峡鸽子山遗址出土部分遗物 。
3.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出土青铜车轮 。
4.广西隆安大龙潭遗址出土石铲 。
5.甘肃甘谷毛家坪遗址出土铜鼎 。
6.陕西西安少陵原韩休墓壁画——山水图 。
7.江苏淮安盱眙泗州古城一角 。
8.陕西岐山凤雏遗址出土镶嵌绿松石车軎 。
许昌人2号头骨 许昌人遗址又有新发现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的灵井许昌人遗址又有重要发现 。9号探方在沉寂了几年之后 , 又在西部约3平方米的范围内 , 新出土了27块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 , 包括完整的枕骨、部分顶骨、眉脊、面骨和颅底骨等 。其中 , 面骨和颅底骨属首次发现 。骨骼多数可拼接复原 。这批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断块分布和2007年年底至2008年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化石相距较近 , 属同一地层 , 地层年代经测定距今10万年左右 。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研究员和赵忠义高级工程师现场观察 , 确认是一新的古人类头骨 , 专家们建议将其命名为“许昌人2号头骨” , 以区别于2007年-2008年度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 。
许昌人2号头骨和1号头骨同样重要 , 它不仅为遗址增加了新的人科成员 , 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证和参照 , 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认识 。例如之前发现的许昌人1号头骨的脑量非常大 , 现在通过2号头骨脑量的测量对比 , 可研究这种现象是个例还是群体中的普遍现象 。尤为重要的是 , 在许昌人2号头骨内壁发现有成组的石片划痕 , 可能是古人食脑或其他行为最直接的证据 。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
2014年是灵井许昌人遗址的第10个考古发掘年份 , 已发掘面积近450平方米 , 完成发掘的面积仅为120平方米 , 而整个遗址面积可达30000平方米以上 。目前正在发掘9号探方以西且与之相邻的13号和14号探方 , 因为这两个探方仍在被推断的埋藏人类化石的范围内 , 发掘者期待着新的古人类化石的出现 。
鸽子山遗址 出土万余件石器时代遗物
由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持的青铜峡市鸽子山遗址考古发掘又有丰硕成果 。在历经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中 , 于约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9000多块被火烧烤、表面龟裂变色的烧石 , 出土了600多件打制石器、70多件细石器类石器、200多件磨制石器和磨盘、磨棒等磨食工具 。此外还发现了少量装饰品 , 鸵鸟蛋皮制作的半成品工艺品 , 石质工艺品的毛坯 , 以及大量食草类哺乳动物牙齿和骨骼 。
鸽子山遗址位于贺兰山东麓台地中段 , 西北东部三大沙漠、荒漠草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 , 目前已发现15个文物点 。自1984年在文物普查中被发现以来 , 中美联合考古队曾对其进行过三次调查和小面积发掘 , 先后采集、发掘各类石制器、动物化石2500多件 。2006年 , 鸽子山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据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员研究 , 鸽子山遗址大约距今12700年至8000年 , 处于旧石器向新石器文化转型期 。2014年鸽子山遗址出土的遗物密度较大 , 石器器型丰富 , 且多种生产工具及制作技术共存 , 表明鸽子山先民对环境变化的快速适应和行为能力的大幅提高 , 为古人类狩猎、采集以及原始农业的技术储备与转型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