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皇帝们的玉玺只有一个吗?

导读:玉玺,就是皇帝专用的印章 。印章在周朝开始出现,用来表示信用 。到了秦朝时期,为了体现帝王与臣民的区别,皇帝的印章被叫做玉玺(因为他们的印章是用玉制成的),而普通官员所用的印章只能叫做印了 。那么皇帝究竟有多少印章呢?是不是只有一个呢?答案是否定的 。
【历史上皇帝们的玉玺只有一个吗?】一般来说,皇帝有七方玉玺,这在汉代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 。其中的六方玉玺分别是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和天子信玺,它们都由符节令丞掌管 。在用途上,这六方玉玺各不相同 。我们刚刚说了,皇帝共有七方玉玺,那么除了上述六方玉玺之外,还有一方玉玺是做什么用的呢?这一方玉玺当真是非同小可,因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即“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又被叫做传国玺,始于秦始皇时期 。自秦始皇以下,历代君王手手相传 。
玉玺一般是由玉制成,而传国玉玺的制作材料是不是更加珍贵呢?这是当然,传国玉玺是用价值连城的宝物“和氏璧”打造而成的 。相传,和氏璧后来辗转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便用此璧制成了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而这八个字是由李斯所书写 。有了这传国玉玺,就等于有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 。秦始皇死后,历代帝王都把传国玉玺视作国之重器,对其奉若奇珍 。鉴于传国玉玺所蕴含的重大意义,后来历朝历代皇帝登基皆以得到传国玉玺而为中华正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就不被视为“真命天子” 。
觊觎皇位者,必须得到传国玉玺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 。由于这个缘故,传国玉玺被抢来争去,致使这一宝物屡易其主 。到了宋朝时期,传国玉玺终于销声匿迹,直到今天仍然杳无踪影,着实令人扼腕叹息 。传国玉玺失踪以后,皇帝在无奈之下,只好令人仿制传国玉玺 。一般来说,改朝换代时,新任皇帝都要找出上代玉玺,暗示前朝气数已尽,新朝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