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靠每年举孝廉推选人才制度始于汉武帝

导读:汉朝没有科举制度 , 怎样向朝廷推举人才?举“孝廉”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所谓“孝廉” , 就是“孝顺亲长 , 廉能正直”的简称 , 在家里是孝子 , 在外面是清官、能吏 。
这项制度始于汉武帝 , 董仲舒建议:于元光元年(前134年)下诏郡国每年察举孝者﹑廉者各一人 , 合为“孝廉” 。这些人在皇宫当郎官 , 服务几年 , 然后分到地方去任职 。渐渐地 , 一年推荐一次 , 在这种制度下 , 全国的精英都集中到了皇宫 。孝廉指标稀少 , 一个有着二十万户人家的郡 , 一年才推荐一个 , 按户均五口人来计算 , 一个孝廉的出现几率是百万分之一 。两汉很多官员都出身于孝廉 。
朝廷喜欢孝子 , 就给伪装孝顺者提供了市场 。东汉时 , 名臣陈藩任乐安太守 。当地向他推荐一个大孝子赵宣 。赵孝子不同常人 , 人家守孝最多三年 , 他却守孝二十年 , 成为超级道德模范 。陈藩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 , 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 , 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 , 给我治罪 , “寝宿冢藏 , 而孕育其中” , 假孝子锒铛入狱 。
守孝就不准生育子女?这固然不人道 , 不过赵宣也不是良善之辈 , 一心装孝子要博取功名富贵 , 谁想到用力过猛适得其反 。办不到就不要装 , 这是做人永恒的真理 。
【汉朝靠每年举孝廉推选人才制度始于汉武帝】